第172章 冷兵器时代的坦克

作品:大魏春|作者:眀志|分类:穿越|更新:2021-12-28 00:39:42|字数:8138字

一时间竟无人能敌?

戏剧性的是,他最终却败给了只率带了三千五百兵的马隆之手。

不说像胡保宗、李松这种土着,便是李承志看到这一段史书时,也是一脸惊奇:

马隆只靠三千余兵便大败秃发树机能数万铁骑的法宝,竟然是厢车加磁石?

他令所有部下全部穿皮甲,执木杖,不带半枚铁器。然后用数百架厢车拉着磁石,去找秃发树机能决战。

披着铁甲的胡骑和战马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一个劲的往官兵的车阵前冲,结果都还没冲上去,手里的刀和枪却先飞走了?

惊慌之下,被晋军拿木杖就捅死了数千。

剩下都只当这是天罚,神迹,数万铁骑竟然逃的逃,降的降,最终一败涂地……

李承志便是受此启发,想起了明朝的偏厢车。

孙承宗拿这东西连清军的火器都能防往,没道理防不住弩和箭?

马车都是现成的,只是往四周围一层厚木板,工序并不复杂。五六天的时间里,杨舒就给他弄来是两百驾。

至于效果如何,看看就知道了……

一百辆双驾厢车一字排开,斜斜的向敌阵插去。

叛军只以为车兵要冲阵,立拒马的立拒马,摆车阵的摆车阵,竖盾的坚盾,好一阵手忙脚乱。

但行至约三十步左右远时,马车突然转了向,与敌军阵沿平行。

叛军首领是个和尚,正一脸的莫名其妙,暗自猜测白甲兵搞什么鬼,这车里是不是拉了什么引火之物,想要放火。

但你也能冲过来才行……

正嗤笑着,车厢壁上突然开了几个洞,从里面伸出来的,分明是冒着寒光的箭支。

只听弦声大作,漫天都是箭矢,如同蝗雨一般朝叛军射来。

“举盾!”和尚一声大吼。

能被充为前军的,大都差不到哪里去,至少也当过戊卒。其实没等和尚下令,就有兵卒举起了盾。

只听“叮叮笃笃”的一顿乱响,而后又是此起彼伏的惨嚎声。

叛军阵前竟有数百兵卒中了箭,兵卒手里的盾好像成了摆设。

叛将目眦欲裂。

不是盾没用,而是白甲兵太卑鄙,一半的箭矢是从车厢孔里直射出的,还有一半,却是从车厢顶上抛射而来的?

乱兵前军即便有盾,也只是人手一只,防住了头顶,却防不住胸腹和下半身。

“弓手弩队还击……射回去……”叛将大声嘶吼着。

随着吼声,便是一阵“绑绑绑”的响动,藏在盾兵之后的弩兵和弓兵抠悬刀的抠悬刀,拉弓的拉弓。

同样箭如蝗雨,但只听箭矢射在车厢、盾牌,以及马铠上的声音,却听不到半声人中了箭之后的惨叫。

根本不用李昭下令,射过第一轮之后,前排的那四个弓手将孔洞封了起来。

后排的四个弓兵依然有条不紊的从顶上抛射着。

白甲弓兵个个都是全身甲胄,从头顶上抛射而来的箭矢,根本对其造不成多大的伤害。

而相对威力较大的驽箭,在三十步左右的距离外,也根本射不穿足有三寸厚的车壁。

胡保宗好不惊奇:“这厢车,竟然是这样用的?”

叛军的弓兵和弩兵在厢车面前竟成了摆设。

除非用重弩或是投石机,但这样的东西,叛军能有几架?

要是多,泾州城早被攻破了,还能等两个月之久?

“你以为呢?”李承志不以为意的回道。

按他的设想,这玩意要是在外面再包层铁,再给弓兵配上勾镰枪,便是即能近防,又能远攻,等于是冷兵器时代的坦克。

要是再配上些手雷……哈哈哈,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其实李承志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空心阵无法移动,以及步兵遇到骑兵便只能死守的缺点,才设计出来的。

也不说配手雷,哪怕只是配上火箭,有厢车的步兵就敢朝骑兵发起冲锋。

什么曼古歹战术、狼群战术,老子理你个锤子?

只要你敢来,来多少死多少……

就是有些废马。

车厢加八个披甲的弓兵,足重在一千两百斤往上,普通的挽马根本拉不动,必须要用战马,还得两匹才行。

说直白一点,还是在拼装备,谁钱多谁有理……

胡保宗越看越是佩服,眼睛里都开始冒光了。

这便是李承志所说的,能动的弓步兵?

两军之间离着足有三十步,若是骑射,便是弓手臂力再强,等箭射过去也没多少威力,给敌军造不成多大伤害。

一是因为马不稳,准头就不足。二则是骑在马上不好发力,至多也就能发出站立时的六到七成。

所以骑兵一般用的都是短弓,或是软弓,比步弓的威力要差许多。

但车兵却没有这些缺点,站在地上能发多大的力,站在车里自然也能发多少力。

而且准头也要更足……

但为什么以前就无人想出过这种办法?

胡保宗越想是佩服。

……

叛军的营墙立的极宽,足有三四里,自然不可能让车兵将这三四里全走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魏春》,方便以后阅读大魏春第172章 冷兵器时代的坦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魏春第172章 冷兵器时代的坦克并对大魏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