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八章 一败涂地

作品:大魏春|作者:眀志|分类:穿越|更新:2022-10-30 22:17:01|字数:8276字

若非崔光提点予他,他已先入为主,李韶差点就信了。

当时他又问到元澄去了何处,元怿却说回了洛京。再一暗查,分明是他前脚出使河西,元澄后脚就率队向北。与元怿所说南辕北辙。

李韶再迟顿,也知崔光一语成谶,元澄那狗贼果真跑去柔然借兵了。

而后他只做不知,表面虚于委蛇,暗中却与关中世族纵横捭阖。

可惜木已成舟,更何况邢峦、崔延伯、元遥等人授元澄之意,已各率十万大军陆续进驻关中,便是李韶咬牙切齿,怒火中烧,也不敢轻举妄动。

最多也就是质问、讥讽元怿一番,又逼的元怿保证,便是借了胡族之兵,也绝不会入境,至少不会侵扰关中。

但此时这粮分明就是从关中运来,胡兵若未入关,何以至此?

杨舒性情本就耿直,此时更是气的面皮紫红。张嘴就骂:“莫不是全被驴踢了头?朝延此举,与引狼入室,与虎谋皮何异?”

“人人都知是饮鸩止渴,但不至毒发之时,谁又能忍的住舌焦口燥之苦?”

李韶叹道:“至少如今朝廷大军齐至关中,而胡军只为押粮而来,入关之兵也就万余,是以定是不敢祸害我关中子民……”

“若只为担心胡贼做恶,我何需恼怒?”

杨舒咬牙切齿道,“我是怕人心向背,朝廷因此而大失民心……”

民心?

自先帝宾天之后,这数年以来,朝廷不知干了多少倒行逆施的勾当,也不差这一桩。

“李承志曾言: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太后与陛下、并元氏宗室都不急,何需你我忧心?”

李韶心中冷笑,又怅然叹道,“倒不如韬光养晦,冷眼旁观,也能少招惹些祸事……”

稍一顿,他又抽着鼻子,“我闻你身上隐有酒气肉香,应是又带了酒肉来吧?罢了,与其杞人忧天,牢骚满腹,倒不如大醉一场……走了……”

说着真就下了城。

好个李元伯,你不担心关中也就罢了。如今明知胡贼大军已至,不是即将围攻西海,竟也不为你那族侄担心担心?

心中暗骂,刚欲拦住李韶喝问,杨舒心中又一动:自从西海回返之后,李韶便是一副风轻云澹,莫不关心的模样。莫不是已对李承志死了心?

想想也对:如今只是朝廷大军就足有三十万之众。若加上运粮、筑寨的民壮,无论如何也有五十万往上。

而吐谷浑号称出兵二十万,柔然更是翻了一倍,足足四十万。如此一算,逾百万大军,李承志焉能是敌手?

想起与李承志的过往,杨舒顿时起了恻隐之心。快走两步,拉着李韶的袖子说道:“你之前出使河西,怎就那般匆忙,怕是都未留足三日。为何就不好好劝劝那小贼,让他见好就收?”

“你当我未劝过?”

李韶目光悠冷,又往城下看了看,“再者,那时柔然也罢,吐谷浑也罢,早已接到我朝借兵的国书,并满口应下,是以元澄才悄无声息的北上柔然。

而那时邢峦与元遥早已授元澄之令,往关中陈兵。你若是李承志,你降是不降?”

杨舒只觉毛骨悚然:朝廷这哪是招抚,分明是为师出有名,为借胡兵寻个借口罢了。不论李承志降与不降,都定留他不得。

若是受抚,反倒死的更快……

“这……这如何是好?”

“还能如何?只能听天由命,过得一天是一天了……”

听天由命?

杨舒隐隐心忧:“万一朝廷得胜之后,再秋后算帐,又该如何?”

“凭什么,就凭你我不听号令,不愿盘剥关中子民,不愿强行征粮,不愿强行征丁?若是先帝之时,以其阴密记仇的性子,便是不治你我一个抗旨不遵,至少事后也会找个由头,让你我吃些苦头……”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李韶呵呵一声,“也不是我李元伯斜眼看人,以如今朝廷及及可危,朝不保夕之势,便是借太后与元澄一百个虎胆,也绝不敢如此……不看高氏,那般祸国殃国,视百姓如猪狗,害死数十万人命的狗贼都能安然无恙,何况你我?”

杨舒急道:“我所虑者,并非你我……而是……而是泾州李氏?”

李韶闻言一顿,看了看左右,将声音压的极低:“以承志奸诈的秉性,便是打不过,你当他不会跑么?不然他为何要急于攻取敦煌,无非便是留一条退路罢了……”

“对啊,我竟未想到?”

杨舒眼睛一亮,“就为此故,你我也该大醉一场……”

李韶点头:“正该如此!”

这般窃窃私语,不多时二人就回了州衙。毕竟是青天白日,于衙中大醉委实有碍观瞻,二人便换到了官舍。

杨舒将酒坛往桌上一顿,拍开泥封,只是几息,一股浓郁的酒香便飘满屋舍。

李韶稍一抽鼻子,便闻出这是李氏特酿的清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魏春》,方便以后阅读大魏春第六二八章 一败涂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魏春第六二八章 一败涂地并对大魏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