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同顺军开战是老万岁一时糊涂导致,如今老万岁不在了,大伙实是没有必要再同顺军拼个你死我活。想当年我们都是义军,老万岁同李闯王也是生死同袍,并肩战斗的。后来分了家,一个叫大顺,一个叫大西,但不管叫什么,大伙总还是义军!...”
“二十年了,你们中有人是一路随老万岁过来的,也有半道加入的,能活到现在是大伙的造化。可大伙想过没有,这二十年来死了多少人?原先大伙一同跟明军干,是为求条活路,谁让他明朝不让大伙活!老万岁当初带大伙出川抗清,是因为那鞑子是异族,咱们自家闹的再凶也不能叫个鞑子捡了便宜,所以那时拼命没啥好说的,可是现在大伙为什么拼命?”
“...老万岁是叫顺军炸死的,你们中肯定有人想为老万岁报仇,怎么也不肯听咱的降了他顺军。可大伙要知道,咱们不占理,是咱们先背弃盟约打人家顺军的,他大顺陆闯王对咱西营也是始终高看一眼的....”
“要是我领着大伙投降明朝,那大伙要打要骂都由大伙,可我是领着大伙投他大顺!大伙都是好汉子,好汉子最佩服什么?不就是大英雄!如今这天下,谁是大英雄?他大顺的陆闯王!人家是杀鞑子的好汉,这等好汉咱们凭什么不服?!”
窦名望没有在帐中埋伏什么刀斧手,更没有强迫所有人都随他降顺,只是将一番道理说出。
“我的话就这么些,总之,我不想大伙再这么没道理的打下去,也不希望咱老兄弟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这天下乱了这么多年该太平了!该叫老百姓有个活路了!弟兄们也该享享福了!”
窦名望来到诸将中间,一个接一个的看去。
“愿意听我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可以带人离开,我窦名望绝不阻挠,要是敢背后下刀子就他娘的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帐中大小将领数十人,叫窦名望这番话听得都是发怔,众人都在思考窦名望所言,最后竟是无一人出帐。
很快,窦名望便派人向平凉城通报他同白部愿降大顺,另外派人前往华亭将此事告知艾能奇、刘文秀等人,希望他们也能够为了这凋敝的国家,为了这天下的苍生,不要再同顺军打下去了。
但是窦名望没有带领随他降顺的这路兵马去攻打艾能奇和刘文秀,献策除掉白文选已让他心中极是愧疚,再难同艾能奇、刘文秀厮杀。
况且随他投降的西军将士也不可能立即掉转刀口向自家人杀去,因此窦名望仍将大军驻在马铺岭,按兵不动。
..........
窦名望的来信同白部集体叛变降顺,令得华亭城下的西军雪上加霜。
平凉丢失的消息再也压不住,西军上下再次人心惶惶,如同当初听闻老万岁被顺军炸死情形。
艾能奇、刘文秀、马元利、王见明、彭德广、王尚礼,志义、天讨,金戈、神策、虎贲等诸营将无一不收到了熟悉之人送来的劝降信。
华亭城中的顺军兴国公李过从城外西军兵力的突然减少也意识到赵忠义有可能得手了,于是便派人出城劝降艾能奇同刘文秀。
当初在凤翔监国陆文宗命李过全权处置当面西军文武事,同时也说过要是艾能奇、刘文秀愿意率部来降,不吝封侯。
故李过便给艾能奇、刘文秀开出侯爵砝码,承诺只要二将愿降,便给二将各一军编制,成为大顺的提督。
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优待了,须知现在大顺的十位提督可都是于顺(淮)军有大功劳之人。
艾能奇、刘文秀以敌营身份来降便能跃居提督高职,实是不易。
面对顺军的劝降以及当下局面的不利,艾能奇同刘文秀也不得不召集诸将商议。
左军都督马元利已是动摇,第一个站起直言道:“今天下形势,顺军一家独大,我与朱明皆不能敌也。然我与顺军同源同根,今既不能敌之,不若举军降顺。”
马元利降顺建议得到不少将领的支持,都认为大西已经难存,为这数万将士性命计,也当明智降顺。
艾能奇同刘文秀对视一眼,二人都有些犹豫不决。
中军都督王尚礼愤然起身,斥责马元利道:“老万岁创业艰难,历经二十年方才称帝创我大西基业。如今虽不幸蒙难,但老万岁在时待我等不薄,我等不思为老万岁复仇也当思如何存大西基业,怎么能向杀害老万岁的顺军屈膝弯腰,做他陆文宗的部属呢!”
“老万岁之死是意外,但老万岁的死也不是人家顺军相逼的。”马元利同王尚礼都是都督,自是针锋相对。
“如今我军已是死局,降顺还可保全,不降顺怎么办?”志义营主将、四川人郭进忠问王尚礼。
王尚礼竟道:“不降顺可以降明!残明虽只半壁,兵马不精,毕竟是正统,传承三百年,总比他陆顺要好吧,我看实在不行就去投那明朝好了。”
“降明?”
诸将哗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