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场 魏喷子的牌坊

作品:大唐称心|作者:苦瓜炒蛋花|分类:历史|更新:2021-06-11 15:43:21|字数:9642字

魏征真正的贡献在于诤谏,他虽然也当过参议朝政的宰相,但总领朝政的是首辅房玄龄,像魏征一样可以参议朝政的大臣很多。

魏征贞观七年当了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一直到贞观十七年。理论上,门下省可以封驳诏书,但在实际操作中,封驳诏书的并不多,零星的案例会被记载下来的。

魏征心忧百姓,有勇有识,一生进谏两百多件事,对贞观之治贡献很大。

但在罗逸看来,魏征获得李世民重用,还有别的原因。

这就要分析李二的心理了。

普通的君臣关系,都是皇帝对大臣有恩情,朝廷对大臣有恩情。

皇帝面对大臣时,有足够的优越感和施恩感,这才是正常的君臣关系。

但在李世民这里,他得不到这种当皇帝的感觉。

前面已经分析到了,他和房玄龄是创业伙伴,已经互相报答过了,他面对房玄龄很难产生作为皇帝的优越感和施恩感。

虽然他们曾经努力去更新关系,房玄龄尝试着把他看着长大的小王爷当成皇帝一样去敬畏;

李世民尝试着赏赐房玄龄,增加自己的优越感和施恩感,但是这些赏赐又值什么呢,房玄龄已经是首辅了,李也拿不出更珍贵的东西去给房玄龄了。

李和房努力去更新关系的尝试是徒劳的,很快就放弃了。

他们这辈子都没法重新开始,像正常的君臣那样相处了,只能按原来的关系走下来了,可能像家人,也可能像朋友,反正没法像普通的皇帝和大臣了。

李世民需要去找一个贤臣,让他找到当皇帝的感觉,找到优越感和施恩感。

李世民发现了魏征,魏征起初对大唐也没有功劳,还和他曾经是仇人。

这正是李世民需要的感觉。

李世民说:“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

李世民批评魏征时说:“若朕儿能谏争,还作此骄慢,亦须扑杀。”

在李世民看来,魏征是他一手推举打造出的贤臣,像他儿子。在魏征面前,他找了这种施恩感。

魏征是知道自己没有多大开国功劳的:徵自以无功于国,徒以辩说,遂参帷幄,深惧满盈,后以目疾频表逊位。

魏征受如此大恩,每天都思量报答,别的做不了,我就努力提意见吧。

后来,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镜子。

他们是明君贤相的代表,是千秋颂扬的佳话。

这个佳话有个不好的尾巴,魏征由于眼神不好,推荐的人谋反了;魏征还把他和李世民的私人聊天整理了一份给史官,李世民的个人隐私被泄漏了。

李世民愤怒了,别人也就算了,魏征可是他一手打造的啊,他自己为魏征付出了那么多,魏征怎么可以背叛他,卖掉他,去换取名声呢?

于是有了停婚扑碑。

不过,后来,李世民又扶起了碑。他之后对魏征抱有什么感情,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但这段千秋的佳话,还在影响着、感动着世人。

不管是李世民和房玄龄,还是李世民与魏征,都不是大部分的太平时期那样正常的君臣关系,所以更让人津津乐道。

所以有人问,魏征是不是李世民立的牌坊?

是啊,魏征是李世民立的很成功很优秀的牌坊。

可是,牌坊很好当吗?牌坊也不是人人能当啊。罗逸老觉得后世一些人,老说某某女星是“花瓶”,可花瓶,也得漂亮才能当,一般人只能当泥巴罐子。当牌坊,不比当花瓶容易啊。

牌坊就没有意义了吗?牌坊很有意义啊。和现在的道德标兵、劳动模范、先进、英雄等等一样有意义。

李世民和魏征本来就是作秀君臣,还特别成功。

这正说明李世民厉害啊!现代西方政客才知道作秀,李世民一个千年前的封建君主,就会作秀了,会宣传营销立人设了,怪不得能成千古明君。

李世民作秀有很多,比如吃蝗虫、纵死囚什么的。蝗虫这个玩意儿,吃了估计嘴里不是个滋味,这场作秀挺难的,李世民估计吃了一次,就不想吃第二次了,太难吃了这个。纵死囚,死囚不能老是纵吧,只能偶尔纵一次,老是纵,那人人都去犯法了。

最物美价廉、简单便利的作秀方法是啥?纳谏啊!可比吃蝗虫容易多了。李世民早就发现了。

李世民打算好了,要把纳谏做成贞观招牌菜。玄武门后,李世民急需一个牌坊,和他当作秀二人组,进谏纳谏。

选谁好呢?选秦王府老臣?不合适!那群人和自己一起打仗过来的,军队里面随随便便惯了,说不定还见多了自己不那么一本正经的一面,选他们,万一演笑场了咋办。

其次,秦王府老臣是贞观时期当政的,皇帝不能和当政的怼来怼去吧。如果李世民选和房玄龄一起作秀,就算他俩演技好能不笑场吧,这也不合适吧。这两个人怼来怼去,岂不是显得朝堂不和谐,有重大的路线分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称心》,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称心第一百七十场 魏喷子的牌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称心第一百七十场 魏喷子的牌坊并对大唐称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