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个想法叶明盛决定就是,不追究曾洋以及其他因受H问题被统调处调查御史的责任了!
尽管统调处这些特务在狱中虐待曾洋是不对的,但是曾洋在齐鲁青州担任知府的那些事情,也都是证据确凿,按照大乾律法,他也是要砍头抄家的!
但是鉴于目前的形势,叶明盛决定不追究了还要厚葬曾洋!
不仅仅是曾洋,其他那些有TF问题的御史,叶明盛也不追究了!
都察院这些御史,虽然目前因为都察院是个清水衙门,所以都干净了许多,但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御史的,他们很多是从底层起来的············
就比如说曾洋,他在担任御史之前,在辽阳担任过县令,在齐鲁担任过知府,曾洋主要就是因为在齐鲁这段时间的事情,被统调处调查的。
都察院的一些御史和曾洋的情况很相似!
叶明盛很清楚现在都察院这些御史中的一部分人,为什么在这件事情表现的很激进,其实就是有意将水搅浑,好把他们身上的那些事情,搅和成统调处对他们的污蔑抹黑!
这些人很担心事情一旦平息,统调处就会像对付曾洋那样对付他们!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叶明盛虽然很是不齿,但是基于目前的现实情况,以及维持朝廷的稳定,平息这次的矛盾,叶明盛愿意停止这次的调查。
不过停止调查归停止调查,这并不代表叶明盛会放过这些害群之马,只不过现在暂时放他们一马,等到朝廷过了这个难关,叶明盛再好好跟他们算算账!
除了这些外,叶明盛也是要惩戒统调处的,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叶明盛也觉得这是有人在背后搞鬼,统调处弄死曾洋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不管怎么说,统调处在狱中羞辱折磨曾洋是事实,而且能够出现这样的事轻易,统调处内部大概率也是有问题的,很有可能出现内鬼了!
所以惩戒统调处是必然的,不惩戒统调处肯定不会让大家心服的!
计宪肯定是首当其冲,首先就是降职,他虽然才升为处长没几天,但是出了这样的事情,那就还是做回副处长,其次官阶也要降,正三品降为从四品连降三级,同时再罚俸一年·········
除了计宪之外,统调处的那些千户,百户也肯定是不能幸免于难!
这个就交给计宪自己抉择吧,反正这一次统调处不死人是不行了,不死人是交代不过去的!
至于最重要的调查幕后之人,叶明盛觉得对方敢这样做,一定是有所准备的!
因此大张旗鼓的调查,恐怕是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最好还是暗中调查!
做完这些后叶明盛也开始处理其他问题了,先是看了看北方各地关于灾情的奏本。
目前北方德水大爆发的可能性虽然已经降低了,但是一些小的支流干流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洪灾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为此冀豫布政使赵万贤也是亲赴灾区一县,杀了两个抗灾不力的县令,并且罢免了邺城知府谭光卿!
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在冀豫引发了不小的风波,毕竟按照大乾律法,即便身为布政使,可以惩处县令,但是要杀人的话,是需要交由刑部审理,并且还要经过都察院,大理寺这道流程,然后禀告给叶明盛,最后交由叶明盛定夺!
而罢免一个知府更是需要呈报叶明盛,叶明盛批准了这个知府才会被罢免,以及后续的追究责任等等··········
因此现在赵万贤未经请示直接杀人罢官,可以说是先斩后奏了,刑部,大理寺意见都很大,尤其是刑部尚书柳宁更是直言,赵万贤这种行为必须要被惩戒,要不然以后各地的布政使都有样学样,那还要他们刑部做什么,朝廷的律法何在?
叶明盛一开始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也是和柳宁持同样的想法!
这个赵万贤虽然是叶明盛看好的人才,也是叶明盛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叶明盛也是觉得赵万贤这一次确实是越权了的!
但是在了解到赵万贤杀的这两个县令王善德,徐越两个人,一个T污了冀豫布政司拨下来的赈灾银子,另一个在抗灾的时候,没有奔赴第一线,而是在勾栏中喝花酒,喝的酩酊大醉后,叶明盛觉得赵万贤杀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至于被罢免邺城知府谭光卿,据说没有什么不端的行为,在抗灾过程中也是兢兢业业很是勤勉,他在冀豫声望也不错,而他之所以被赵万贤罢免,则是因为在抗灾方略上和赵万贤有分歧,然后在一次冀豫的会议上和赵万贤吵了起来,赵万贤一怒之下就罢免了谭光卿!
讲真叶明盛不会治水也不懂治水上的方略,所以叶明盛并不清楚赵万贤和谭光卿两个人谁的想法更好,更契合实际。
但是看着上面的会议纪要,叶明盛注意到了后面的话!
赵万贤说我是冀豫布政使,我对冀豫一切事务负责,你都按照我说的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