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四章 怒海暗影

作品:回到清朝做盐商|作者:独孤赏月|分类:历史|更新:2022-09-30 14:11:55|字数:8598字

夏宫之中,海战的结果还没有传来,倒是太平洋航线上,多艘商船和移民船被袭击的消息先到一步。

这件事情让董书恒头大如牛,因为袭击的地点大都在东太平洋,发现船舶失踪距离事发已经有了一段时间。

董书恒只能通过电报将这件事情委托给东华帮忙处理。

以前复兴军的商船在太平洋上也会受到袭击。

后来交通部和军部合作,给每艘商船上都配备了自卫武器。

那些临时客串的海盗,以及海上那些驾驶着小艇的波西米亚海盗根本就不是复兴军商船的对手。

后来在太平洋航线上任何的海盗见到复兴军的商船都要躲着走。

这几年,已经很少出现船舶失踪的消息,所以很多人已经忘记了维护太平洋航线安全的问题。

自从东华帝国成立以来,加入大华夏商业圈的国家是越来越多。

原本的廷根联邦以及弛利都开始跟大华夏圈的国家进行贸易。

所以走南线岛链的商船是越来越多。

另外移民船也在变多。现在的移民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土。

扶桑、半岛以及南洋的移民也在增多。

大华夏圈在太平洋西岸的部分,大都是人口稠密的地方。

而在东岸的新大陆则人口稀少。

董书同也发现仅仅从本土移民华人过来,速度太慢,而东华帝国现在接连大战,需要维持大量的常备兵。

这就让劳动人口的空缺非常大。

其中最大的空缺就是矿工。

当地的殷地安人喜欢自由,一般都是从事农牧业。

让他们做矿工会让他们回想起以前被白人奴役时的生活。

所以想要要殷地岸人去做矿工,哪怕是开出更高的工资都很难。

因此,在两年前,董书同开始引进安南和扶桑劳工。

这些人吃苦耐劳,矮小的身材也让他们先天适合矿井中的工作。

现在东华帝国的收入有一半是通过矿业获得。

鸟粪和硝石矿可以说是只要挖出来就是钱。

根本就是供不应求。

不仅仅是大华夏圈,就是米利坚和欧罗巴都在进口东华帝国的矿。

东华真的是那种家中有矿的。

虽然接连大战,但是财政一点都没有问题。

甚至将几年前在复兴军治下发行的国债都给还清了。

在客户的要求下,东华再次发行了五千万的国债。这次所有人还是抢着买。

继续发行国债,不是董书同有多缺钱。而是因为他将要修建两条铁路。

一条是从原来的圣地亚哥城向东穿过新潼关直接到达布宜诺斯城的铁路。

这条铁路将横穿南阿米利亚大陆。

从东华输送到欧罗巴的矿产资源将会缩短大量的海上航程。

还有一条是从库斯科到莫延多,这样东华的都城就能够跟港口直接连接。

在安第斯山脉建造铁路的成本是很高的。

现在有资金的来源,董书同决定先造起来。

经营一个国家与经营自己的家庭不一样。

国家需要将钱都投资出去,变成实物,这样才能够产生出更多的价值,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经营一个家庭,则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要给自己留一些应急的资金。尽量减少提前消费。

东华就是在这样的超前消费中逐渐繁荣起来。

哪怕是它们现在与格里纳达还处在战争的状态中。

力马城现在虽然不是首都了,但是这里是东华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矿山交易重心。

全世界的商人在这里挑选他们需要的矿石。

这里不仅有现货交易,甚至还有期货交易。

因为几种东华独有的矿石,所以,矿石商人们谁都绕不开东华。

就连一直叫嚣着制裁东华的大嘤帝国,也换上了尼德兰人或者是比利时人的马甲前来交易。

但是由于距离太远,很多欧罗巴的商人们对东华望而却步。

所以董书同决定要提前借款来修建到布宜诺斯的铁路。

这虽然会将大量的商船都给分流到大西洋沿岸的布宜诺斯港。

不过能够增加东华的矿石出口量,还能够加强东华对廷根联邦以及布宜诺斯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一旦布宜诺斯的港口对东华的商品进出口产生依赖,那些实际掌控着当地权力的大家族一定会继续拥护廷根联邦接受东华女皇名义上的统治。

依靠东华的庇护,至少还能为他们节约大量的军费。

东华的首都库斯科,现在有了一个新的中文名字,叫做云端城。

这是一座建在高原上的城市,云端之城,让这座城市增加了一些仙气。

就在去年下半年,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董书同才跟所有的华人宣布了这个新名字。

同时,他还以皇室的名义出资建立了一座综合书院,同时还在力马建立了一所矿业学校。

东华是将矿业当做自己支柱产业来发展了。

库斯科城,白墙金顶的大皇宫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回到清朝做盐商》,方便以后阅读回到清朝做盐商第七二四章 怒海暗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回到清朝做盐商第七二四章 怒海暗影并对回到清朝做盐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