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一出来,许婉韵就笑了,“你还挺自信的啊,当初,苏先生这本书可是被批判的呢,有人说,苏先生在搞器物排队,搞繁琐哲学,现在证明苏先生是有先见之明的。不过你这么认同苏先生的学问,不当面说多可惜,要是你读苏先生的研究生,那么这马屁就可以使劲拍了。”
苏亦笑,“没有,没有,就是对苏先生很敬仰,当初应该拿出笔记本让苏先生签名的。”
许婉韵笑,“现在也不迟啊,不敢吗?”
苏亦摇头,“不是,第一次拿出来,诚意十足啊,现在再找,马屁之嫌太严重了。”
许婉韵娇笑,“谁敢说你啊,你苏大才子连苏先生都拒绝呢,发狠起来,连本家长辈的面子都不给,谁敢背后说你。”
苏亦捂脸。
说到这里,许婉韵突然说道,“苏先生当初再斗鸡台发掘的时候,经费突然没有了,可是自掏腰包给发掘队继续发掘呢。”
苏亦瞪圆了眼,“苏先生那么豪?”
许婉韵点头,“苏先生家以前是经商的,挺有钱的,只是后来没落的,如果不是搞学术研究,苏先生是有机会继承家业的。”
敢情当年的苏秉琦先生还是不好好努力就回家继承亿万家产的民国版啊。
对比之下,自己好像弱爆了。
好在许婉韵没有继续调侃他,而是指着《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说,“那这本呢,跟其他先生有什么关系。”
苏亦说,“这可是向先生翻译的。”
许婉韵瞪着他,“慎言,口无遮拦。”
苏亦也认识到这个时候不方便讨论向先生。
就解释,“主要还是因为昨天老马送我一份宿先生的《敦煌七讲》,就对敦煌的事情好奇,然后想看一下斯坦因的东西。”
许婉韵恍然,“确实,说到敦煌,这个家伙确实绕不开。”
苏亦点头,“佛说要有光,于是,王道长一锄头下去,真发现佛光了,挖出了藏经洞那么多珍贵国宝。”
许婉韵哑然失笑,“明明是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光好不好。”
苏亦突然发现许姐姐一本正经的挺可爱的。
然后开始说,“好了,不开玩笑了,主要还是昨天老马跟我说王圆箓的故事,给我不小的震撼。”
“王圆箓?”许婉韵好奇,“你说贩卖敦煌经书的王道长啊?”
苏亦点了点头,“就是他。”
许婉韵问,“但是他跟佛光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苏亦就跟许姐姐说一下王圆箓的故事了。
跟这样的大姐姐谈论学术问题,感觉还是挺好的。
至少跟老马同学,苏亦就没有兴趣八卦了。
1900年,发生了两件中华民族历史上堪称耻辱的大事件。
第一件不说了,中国人都知道。
第二件,则是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和被盗。
敦煌的伟大震惊全世界,也是从这个藏经洞开始的,而这个藏经洞则位于莫高窟的16窟甬道北壁的第17窟。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一个名字——王圆箓。
王圆箓王道长应该可以说近代中国最出名的道长之一了。
因为王圆箓就是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
其人的故事,极为传奇。
一直到后世,还能够引起网上的热烈讨论。
苏亦王圆箓的故事,也不是老马跟他说的。
他只是假借老马之口,卖弄一下而已。
当时发现藏经洞的时候,王道长也没有想到它会如此惊天动地,但他是知道这些经书的重要性的。
于是他开始讲故事,给藏经洞的发现编纂不少离奇的故事。
比如说王道长说有一天,他听到雷声滚滚,山体开裂,于是,他就发现一个孔洞,于是他一锄头下去,顿时孔洞佛光大盛。
佛祖显灵了。
才让他发掘到藏经洞。
只是王道长是一个文盲,他没有挖到金银珠宝,没法子,他只能想方设法把这些经书卖掉换钱了。
他之所以想要卖经书换钱,也不是他贪财。
主要是想要修缮莫高窟大殿,主要是当时太穷,莫高窟又太破了。
一生流离失所当过兵又当道士的王圆箓只有一个宏愿就是修缮莫高窟。
然而,他请敦煌当地的乡绅过来参观,然而这帮文盲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文献的重要性,王道长抛媚眼给瞎子看。
没法子,王道长只好报官,好换取官方的赏赐。
然后,王道长报官的方式挺豪横的,直接给敦煌县令王宗翰两箱子经书,还有不少绢画拓片,结果,这家伙也是不学无术的家伙,走马观花一番后,拿着一两卷经书后,意思意思一下就离开了。
但后来,甘肃布政史知道了,直接就给汪县令下令封存。
汪县令变责令王道长严加看管,不许外流。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跟斯坦因这个英国佬一点关系都没有。
然而,汪县令为了升官发财,离开敦煌这个鸟不拉屎的破地方,直接拿王道长给他的经书去贿赂甘肃官场的其他官员,其中就有甘肃学政叶昌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