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位露西呢?这位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人群之中,有人突然发问。
这个时候,站在他的旁边的商志谭教授帮忙解释,“1974年,约翰逊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地区发现距今350万年的南猿阿法种‘露西,’被认为是现代人类的祖先。之所以被称为露西,主要是他们进行挖掘工作时正在收听一首摇滚歌曲,这首歌的主角名叫露西,大家便决定将新发现的古猿化石命名为露西。这位露西后来名扬天下,所有古生物学家都熟悉这个名字的含义——露西被称为‘人类的祖母’。”
听到这个解释,众人目瞪口呆。
刚才提问的省文物管委会的领导,忍不住说,“外国人的命名都这么儿戏吗?”
商志谭教授笑,“确实如此,有时候,老外挺不靠谱的,相比较之下,咱们国内的科学家命名就谨慎很多。比如,咱们的禄丰古猿,就是以地方来命名的嘛。”
南猿阿法种,也称为阿法南猿,之所以被称为阿法种,那是因为露西的发现就是在埃塞尔比亚的阿尔法地区,人家也都是以地方来命名。
只不过传到国内,被简称罢了。
至于露西。
说实话,苏亦也不知道人家是咋命名的。
所以,商志谭教授的说法,他姑且信之。
至于他调侃人家老外的命名,就是玩笑。
因为,阿法南猿也是根据地名来的。
这是国际通用。
商志谭不可能不知道。
苏亦在整个人类起源单元,不仅画了汤恩男孩与露西少女。
还弄了不少的复制品。
禄丰腊玛古猿下颌骨化石(复制品),汤恩头骨化石(复制品),南方古猿非洲种头骨化石(复制品),南猿粗壮种头骨化石(也是复制品)。
这些他都是按照记忆来的。
因为手艺问题,只能糊弄外行。
跟裴文中裴老赠送给北大的化石复制品没啥可比性。
他之所以会把禄丰古猿列在其中,完全就是下意识的行为。
这个年代,禄丰古猿也被称为腊玛古猿的一种。
或者被称为腊玛古猿禄丰种。
到了八十年代以后,腊玛古猿一词被废弃,云南出土的古猿后来都被修订为禄丰古猿。
说到其他地方,苏亦可能会陌生,但说到云南,他还真不陌生。
前世,他在云大读研,硕博连读,满打满算,待了六年的时间,要不是突然晕厥重回这个年代,估计他未来还继续要在云大待到博士毕业。
对云南出土的古猿古人类化石,再清楚不过。
所以在古猿选择上,他基本上是以云南古猿体系为准。
苏亦在做人类起源单元的时候,更多的是向学生科普。
毕竟之前来的都是小学生,中学生,今天才有大学生过来。
在学术严谨性上是有所欠缺的。
但,对于向大众科普,足够了。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马坝人
山顶洞人。
……
最后,把河宕人放在最后做结尾。
就连山顶洞人,都距离现今两三万年,到了河宕人,已经是新石器时代了。
这区间,有太多古人类了。
比如马坝人后面的丁村人、河套人。
就连大家最为熟悉的河姆渡人都比河宕人来得早。
人类的进化史,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除了河宕人其他的古人类化石都是复制品。
河宕人先不说。
河宕遗址发掘成果展,连化石原件都没有,还需要弄一个复制品,就真的糊弄人了。
至于马坝人。
这却是梁钊韬教授在58年亲自参与鉴定出来的。
所以等苏亦介绍到马坝人的时候,他突然望向梁钊韬教授。
众人也都望向梁钊韬教授。
梁钊韬教授笑,“行吧,这个我来介绍吧,58年,***,马坝区的农民为了夺取农业丰收,各处调查研究,广辟肥源。因见当地狮子山一个石灰岩洞附近的禾稻长势特好,推测那里的土壤可能含有天然肥料。后来深入洞内挖掘里面的积土,经过化验,含磷的比例高达33%左右。所以,后来当地政府就打算开办磷肥加工厂,大量挖取洞中的堆积物。6月底,在这层厚达一米左右的黄褐色粘土中,挖掘出十九种古脊椎动物化石,内有一个破碎了的人类头骨化石。”
短短一两句话,梁钊韬教授就把马坝人发现的背景交代清楚了。
从某种方面来说,就跟河宕遗址被发现的情况差不多。
要不是当地农民因为学大寨挖水沟,也不会发掘河宕遗址。
然而,故事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
“时值省领导陶铸在那里视察工作,当即指示马坝区派专人保护。一直到8月份的时候,省博的杨岳章受命到狮子岩洞穴调查登记,并将部分动物化石和人类头骨化石带返广州。直到这批化石被带回广州,我才参与调查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