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段。苏亦大部分都是在外语系。
说外语系,有点笼统。
因为78年的时候,北大外语系并没有建立。
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大是没有外语系的说法,只有西方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东方语言文学系等三系,简称西语系、东语系以及俄语系。一到1983年,三系才合并在一起组成外语系。
到了后来,西语系又突然独立出来一个英语系,然后跟前面的三系合并在一起,组成后面的外国语学院。
只不过,后面的外语学院又拆分成一大堆学系,拆分了多少个,苏亦都搞不清楚了。
不过说到东语系的创建,跟季羡林先生有着极大的关系。可以说,东语系就是季羡林先生创建的。
其实,早在1924年,北大就决定添设东方文学系,但所谓东方文学系其实只有日文专业,由周作人担任系主任。
除很早就设有日语专业外,还于1919年即开始教授梵文课程。但由于条件所限,直到1946年季羡林先生从德国学成归国后,东语系才得以成立。
建系初期,拥有6位教师的东语系可以教授梵文、阿拉伯文、蒙文、藏文等语言。
不过现在的东语系,已经没有藏语专业。
因为52年院系调整的时候,北大东语系藏语、维吾尔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等专业都调整到中央民院。不过还保留着蒙、朝、日、越、暹罗、印尼、缅甸、印地、阿拉伯等多种语言。
至于教授的来源就更加的五花八门了。
清华、北大、燕大、辅仁、师大这些高校,在院系调整的时候都被网罗到了北大。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东语系的老师阵容还是很强悍的。
就算是受到十年的冲击,保留下来的大牛也比历史系这个重灾区强悍得很多。
尤其是未名四老之中,东语系就有季羡林跟金克木两位,这种情况下,苏亦对东语系期待已久。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北大学考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