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邹先生觉得向达先生亲切,就连苏亦跟许婉韵都觉得向达先生亲切。
原因很简单。
当年宿白先生读就是向达先生的研究生。
不过,邹先生的导师却不是向达先生。
主要跟向达先生的身份以及研究方向有关。
52年的时候,北大史学系筹建考古专业,在向达先生的推荐下,邹先生就成为新成立的考古专业第一个研究生(当时按苏联学衔制度叫副博士学位)。
之前在文史楼阅览室,谈及向达先生的时候,许婉韵还让苏亦慎言。
这一次,反而没有那么大的顾虑了。
因为到了十分月份,很多风气都开始明朗化了。
只要不在公众面前大肆谈论,一些历史系的师长都可以谈及。
甚至,因为以前的陈年旧事,经常有家属去找系领导申诉。这段时间,静园三院闹哄哄的,这些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
然而,让苏亦意外的是,邹先生当年的主要导师竟然是考古所的郭宝均先生。
听到这时,苏亦都有些感慨,“没有想到邹先生还是郭宝均先生的研究生啊。”
许婉韵解释,“其实,当年是联合指导的,有点像咱们现在。因为邹先生是第一个研究生,大家其实都不知道怎么培养,这样一来,就一起培养。所以,张政烺、苏秉琦两位先生都是指导老师,甚至,苏秉琦先生还负责具体辅导。主要是郭宝均跟张政烺两位先生在北大的时间并没有苏先生多。”
所以,从师承关系来说。
邹先生也是苏秉琦先生的研究生。
当然,作为考古教研室的首任主任,苏秉琦先生成为首名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至于为什么主要导师是郭宝均先生,也很好了解。
因为郭宝均老爷子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殷商考古。
他当年在北大讲述的也是殷商考古,还参与过城子涯的发掘,跟梁思永、吴金鼎等先生一起编写《城子涯》的发掘报告。
邹先生为什么会研究商周考古,估计跟郭宝均老爷子有很大的关系。
谁让这位先生,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口若悬河(满嘴跑火车)呢。
这样的老先生搁后世,妥妥的网红教授。估计,邹先生当年在史学系听郭老爷子课的时候,就被其风采折服了。
所以,把这些师承以及人物关系理清楚以后,再去研究对方的学术思想,就变得容易很多。
这也是,苏亦前世研究某个考古人物学术史的时候,常用的方式。
然而,当时条件有限。
唯一能靠的就是查资料,现在嘛,就方便很多了,必要的时候,还有人物访谈。
这种体验不要太爽!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北大学考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