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些书挺有意思。
但这些书合适慢慢看。
短时间内大量翻阅,就会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苏亦对陈寅恪先生的着作,前世看的不多,但他读研的时候,讲述文献学的教授在讲述版本校勘部分的时候尤为喜欢讲陈寅恪先生的作品,这也是没有办法,谁让他读研的时候文博专业放在历史学院下面,讲述文献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去讲述而非考古学。
倒是,让他对这些名人着作,有些大致的了解。
陈寅恪先生的着作对于普通人来说,读的可能有点吃力,可读性不如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但对现阶段的苏亦来说,相关着作读多了,也就习惯了。
除了陈寅恪先生的着作,肯定还有周一良先生的相关着作。
虽然周一良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还没有出版,但周先生却赠送了他不少论文,有手抄版,有油印版,是周先生手动合订在一起的。甚至不少部分生怕苏亦看不懂,还特意做了相关修订。
所以,周一良先生的这部分论文,苏亦基本上每天都翻,没事干就翻。
可以说,北大诸位先生,对他学业影响最大的两位先生,除了宿白先生之外,就是周一良先生。
这两位先生,赠送给他的书籍,都有大量的注释。在相关文章旁边还给他列了不少的着作。
所以在魏晋南北朝史部分,苏亦读的最用心就是周一良先生的相关论文。
此外,其他人的着作,苏亦也读,比如唐长儒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这书三联书店1955年7月第1版,1978年4月第4次印刷。
苏亦借阅的时候,恰好就是全新版本。
必读的书单,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这书老早就出版了,62年的时候,还重印过。
想要学佛教考古,这书确实必读本。
其实除了上面这些书之外,苏亦也挺想看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奈何这书还没出版。
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后世很多耳熟能详的专着,这年代都没出版。
只能搜集相关论文翻翻,解解馋。
有时候,太繁琐了,苏亦也懒得翻看。
然而,作为宿先生的学生。
苏亦学的是考古学而非历史学,他读的这些书,最终还是为了相关的历史时段考古服务的。
唯一让苏亦遗憾的是,宿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还没出版。
不然,顺理宿先生相关成果就更加方便了。
就算如此,当他分享书单的时候,许婉韵都只能感慨,“年轻人精力就是旺盛。”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北大学考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