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黎新叶同学,戊午立冬,文学社活动室,苏亦书。”
苏亦并没有按照方灵说的某年某月某日的日期来写,他换了干支纪年法,恰好今天就是立冬。
他写完。
方灵就笑了,“小师兄就是不一样,一出手就尽显才气。”
“瞎写的!”
苏亦哭笑不得,这哪里有啥才气?
老一辈人赠言不都是这样的吗?
黎新叶笑,“挺好的!”
苏亦也不能那么敷衍,他望向黎新叶,“有什么喜欢的诗歌吗?我再给你写一副。”
黎新叶说,“那就写《一棵开花的树》吧,我喜欢这首。”
“好,那就写这首。”
苏亦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顿。
写完,再写赠言。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没有印章。
“要是能装裱起来,就更好了。”李志虹说。
苏亦笑,“不至于这么隆重,毕竟书法才入门,登不上大雅之堂。”
“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师兄就不要谦虚了。”李志虹说。
“我就是半吊子,当不得这样夸奖。”苏亦谦虚。
黎新叶再一次轻念诗句,“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念完。
方灵打趣,“为什么喜欢这首啊?”
黎新叶说,“这首最好。”看得出来,她是真的喜欢这首诗。
“没有其他原因?”
“什么原因?”
“比如,这首是小师兄写的!”
黎新叶没回话,苏亦就补充,“是佚名不是我!”
众人笑,却不信。
“小师兄,你可不能厚此薄彼,给叶子写了,我们的呢?”方灵说。
苏亦不拒绝,“可以,喜欢什么给我说,都可以给你们写。”
“《致橡树》吧,不然《石桥禅》也可以,实在不行《偶然》也没有问题。”方灵说。
苏亦笑,“方灵学姐,倒是不挑啊。”
“哈哈哈哈,拿到就是赚,不挑。”这姑娘发出爽朗的笑。
于是,苏亦就给她写了一首《石桥禅》。
写完,苏亦望向李志虹。
李志虹说,“给写一首《沁园春·雪》可以吗?”
苏亦点头,“没有问题。”
说着,提笔就写。
而且他还换了一种字体,不再用启功体,而是模仿苏东坡的行书,至于教员的狂草,苏亦没这功底,也学不来。
“字体怎么不一样了?”有人问。
苏亦解释,“这是模仿苏东坡的字体。”
“为什么不是主席的啊?”
“因为不会!”
苏亦干脆利落的劲,让黎新叶笑抽。
他大学的时候,没啥耐心写楷书,就钻研行书,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大佬的书贴,都临摹过,不过徒有其形没有其神。
之所以用苏东坡字体,完全就是因为熟悉,老爷子喜欢这位同姓大文豪的书法。
他老爹之所以叫苏哲,就是取自于三苏的“苏辙”谐音。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老爷子对苏东坡的喜爱。
结果,刚写完沁园春·雪。
李志虹就笑,“要是小师兄哪天有时间写《赤壁赋》,那肯定很惊艳。”
苏亦说,“不会,顶多东施效颦。”
“谦虚,谦虚,太谦虚了。”王讯这货凑过来,“小师兄,你可不能这么谦虚,我们的诗帖,还没写呢。”
苏亦也不厚此薄彼,“你要啥?”
王讯说,“咱不挑,是诗歌就行。”
苏亦笑,“好。”
说着,开始挥动毛笔。
他刚写出来一个字。
众人笑惨。
因为他第一个字,就是“鹅”。
没有错。
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王讯吐血,“这也太敷衍了吧。”
苏亦一本正经,“你懂啥,流传千年的诗句,哪一首不是经典?”
众人笑抽。
王讯还想说点什么,就被张新拽开,“轮到我了,小师兄,也给我写一副吧,只要不是古诗就行。”
“现代诗?”
“是的,最好有点意境。”
“啥意境?”
“有点类似《断章》那样的,含蓄,不那么直白。”
苏亦望着他,“你这要求还挺多。”
说着,就开始提笔。
“我打江南走过……”
他刚写第一句,帮忙研磨的黎新叶就问,“错误?”
苏亦点了点头,“是的!”
“啥东西?”
张新有些懵。
“就是郑愁予的《错误》。”
众人恍然,张新却摇头,“没听过。”
“正常,毕竟你不是中文系。”方灵笑。
苏亦一边写,其他人一遍跟着念。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