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平平无奇高老师

作品:我在北大学考古|作者:莫鞑|分类:都市|更新:2021-09-28 07:45:12|字数:8226字

苏亦笑,“马师兄有机会的,咱们首都的沙尘暴,也不弱到哪里去。”

七八年的,首都也曾有三怪,其中一怪,便是大姑娘的头巾戴两条,一条保暖,一条是纱巾尼龙巾,不是用来装扮美丽自己的,而是主要用来蒙头抵挡风沙的。

苏亦提到这个话题,大家聊天的话题,也慢慢转移了,不再停留在住宿条件。

甚至,还提到了三北防护林。

高铭说,“现在国家对这个方面也开始重视了,以前腾不出手来治疗,现在刚刚启动三北防护林工作。”

前世,大众对三北防护林应该不陌生,甚至天天在蚂蚁森林种树呢,甚至连内蒙啥不知道的小学,都知道阿拉善了。

尤其是现在三北防护林连影子都没有,11月份的时候才刚刚启动,还属于文件上东西,这个年代北京的沙尘暴严重的程度,是前世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以前,在北京待,听得最多的就是首都雾霾,现在雾霾倒没啥事,沙尘暴挺可怕。

说着,大家就把话题放在苏亦的身上。

“小苏,你是广东人,从小生活在南方,北方的天气,尤其是首都的天气,很不习惯吧。”高铭问。

苏亦点头,“确实,现在11月份,北京就挺冷了,在广州都还穿短袖。一下子确实有点不习惯,不过北京的秋天还是很舒服的,天凉好个秋啊。”

噗嗤。

许婉韵笑,“却道天凉好个秋,能这样用吗?你个大诗人。”

苏亦笑,“婉韵姐,你别打趣我了,啥大诗人啊。”

许婉韵说,“你大诗人的名头,不仅在中文系传遍了,在咱们历史系也都传遍了。”

马世昌点了点头,“这点我可以证明。”

更让苏亦没想到的是,高铭也说,“我也听说了,之前在办公室,还有不少的老师都谈论这事呢,都没想到你小子还有这个诗才,甚至,俞老师还说,当初的迎新晚会,就应该让你登台表演。”

啥啊。

浮夸了啊。

许婉韵却说,“迎新晚会过去了,还有新年晚会啊,到时候,期待苏亦你登台表演节目。”

歪楼了。

这几天,怎么啥话题都能拐到这里啊。

苏亦无奈,“要不,咱们还说回天凉好个秋,说回《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吧?”

高铭先生突然读起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读完,他说,“前面半部分挺好的,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不过后半部分,就要不得了,少年人,就应该草长莺飞,肆意飞扬,小苏你反而有些少年老成了,不好,反而,是这段时间的表现,露出了少年本性,我们这些师长听到你的事情,还挺欣慰的,因为少年人就应该有少年人的张扬。我们这一代人啊,遭受的苦难太多了,被迫成熟,是个人的无奈,也是时代的悲哀。”

高铭还想说什么,突然就听到外面传来敲门的声音。

高铭想要起身,苏亦就说,“高老师,我来。”

苏亦开门,愣住了,“俞老师,你怎么来了?”

门外,不是别人,正是俞伟朝老师。

俞伟朝笑,“我就住隔壁,听到高老师家里传来笑声,心想应该是你小子过来了,就来看看。”

“俞老师来的正好,刚才大家伙还说到你呢。”高铭说。

俞伟朝问,“说我?都说什么了。”

许婉韵说,“说俞老师你觉得苏亦不参加迎新晚会可惜了,我就给个意见,觉得新年晚会的话,俞老师你可以安排苏亦登台表演。”

俞伟朝恍然,“这个提议好,苏亦你可不能拒绝。”

苏亦无奈,“朗诵诗歌,还是没有问题的。”

俞伟朝说,“我刚才在外面,怎么好像听到高老师朗读诗歌了?”

高铭就把刚才的事情说了遍,接着说,“辛弃疾的词是好词,意境极好,所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合适小苏他们。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这些正好形容我们了,所以,刚想跟他们一些陈年往事,这不,你就来了。”

俞伟朝笑了,“难得你有这个谈兴,不过,确实应该跟这小子说你的传奇故事了,不然,他都不知道老高你学问有多大,你的课翘就翘,过分。”

这话针对性,太强了。

许婉韵笑个不停,马世昌也不例外。

苏亦哪里不知道俞先生在调侃自己,却也是实情,只能硬着头皮说,“我这不是登门拜访,聆听高老师的教诲来了嘛!”

俞伟朝说,“本该如此,早该如此。”

说着,又望向高铭,“你们高老师一路走来,诸多不易,学问之大,我都望尘莫及。”

马世昌说,“当年读书,确实跟高老师学了很多东西,记得高老师上的第一堂课,跟我们讲述古文字,讲述张政烺先生的故事,更是印象深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北大学考古》,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62章 平平无奇高老师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62章 平平无奇高老师并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