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起跳舞吧

作品:我在北大学考古|作者:莫鞑|分类:都市|更新:2021-10-12 06:30:10|字数:8596字

不仅如此,他还做出各种新的动作,黎新叶不熟悉他的套路,也跟着他学着,他做啥这姑娘就做啥。

于是,苏亦突然就做出一个学猫叫的动作。

这姑娘也开始比着小拳头了。

瞬间,苏亦笑得不行。

这姑娘也反应过来了。

“坏蛋!”

黎新叶一脸娇嗔,却并没有真的生气。

她刚想要停止动作,苏亦就把王讯跟张新喊过来了。

他俩下场了,方灵跟王晓萍她们也都下场了。

原本还没播放的迪斯科舞曲,见到大家都下场了,也都开始提前播放。

于是,苏亦口中的歌曲也变了。

“欢迎光临人来人往的银河迪厅

这里没有悲伤只有我和你

……”

听着他的嘴上碎碎念的,黎新叶哭笑不得,“你唱的歌曲都好怪。”

“怪什么?怪好听的,是不是!”苏亦自问自答。

这姑娘竟然点头了。

妈呀。

这丫头,也有一颗摇滚的心啊。

奈何,崔健没火。

早了十年了。

其实,苏亦就是闹着玩的。

唱歌什么的,都是为了让黎新叶放开胆子,这姑娘真的放开僵硬的身姿,苏亦也不搞怪了。

要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他比黎新叶差多了。

他就是瞎跳。

都是蹦野迪的那三板斧,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招。

而且他还下意识避免扭臀顶胯这些大尺度的动作。

所以,他的迪斯科,其实很多动作都是现学现用的,就是刚才黎新叶教给他青春友谊圆舞曲,黎新叶跳着跳着也发现这个秘密,这姑娘就忍俊不禁,偷笑起来。

很快,集体舞就结束了。

青春友谊圆舞曲,迪斯科,这两首舞曲都是集体舞。

虽然大家都有舞伴,但,跳的都很克制,如果没有迪斯科跟苏亦的乱入,舞会到了现在都很复合这个年代的特色。

然而,有迪斯科的存在,就说明今天晚上的舞会,多少有点不正经。

国内的舞会,由来已久。

民国时期,就不用说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穿着西服旗袍、叼着西洋香烟、洒着诱惑香氛在舞池里肆意寻欢的纵情年代。

甚至,跳舞与男女平等、社交公开、妇女剪发一起,都属于新思潮的产物。

就算如此,张爱玲曾说“中国是没有跳舞的国家”。

真的是这样吗?

并非如此。

古代中国的舞蹈,就不用说了。

被李白用“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形容的杨贵妃,跳的胡旋舞就可以把唐玄宗迷得神魂颠倒。

甚至,扯远一点,敦煌飞天壁画都是有跳舞艺术的元素,不然,后来怎么会弄成一个敦煌飞天舞呢?

好吧,这个有扯了。

但,中国真是一个有舞蹈的国度。

不说,十里洋场的上海滩,那是民国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就算解放以后。

五十年代圆舞曲,也不用说了。

六十年代,大学里面就开始举办各种舞会了。

而且,还是男女相拥的舞会。

只不过后来,又禁止不让跳了。

但学生不能跳,老师还可以跳的,演变到后面,老师也不能跳了。因为大家都开始觉得舞会是资产阶级的产物。

大学生,正在身体和思想的成长阶段,不要受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

所以这些舞会不允许举办。

一晃就十年,十年间,这些玩意,就跟禁忌般存在。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现在。

首都各大高校,舞会开始复苏了。

就好像现在的北大,说跳就跳。

但这个年代的舞会还是很克制的,舞场几乎都设在大礼堂或会议室,没有专门的舞厅,但跳舞者都比较正规,许多是在模仿五六十年代的跳交际舞模式,带有苏联式交际舞的影子,省一级的跳舞环境比较好,有的场地是地板还打上了蜡,当时初学交际舞的人比较多,舞场秩序也比较好,放的舞曲多为世界名曲和邓丽君的歌曲。

就好像现在的北大。

舞会场地也选在大饭厅,一开场就是青春友谊圆舞曲。

满满的正能量。

不过北大的大饭厅,条件终究是简陋了,没有木地板就算了,更不可能打蜡,倒是饭菜油脂,油光可鉴,多了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堪比省级舞会待遇了。

七八十年代跳交际舞是社会人群的主要娱乐活动,而不是高消费的活动。一些官方接待活动,都安排交际舞,更多是一种礼节性的,跟后世那种教育局活动,就把漂亮女老师都喊去参加舞会的所谓官方活动,还不太一样。

舞会真正乱起来,应该是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的。

还有八十年代是穿着喇叭裤、留着爆炸头、扛着收录机在公共场合彻底奔放的舞动时代。

到了九十年代各类舞场装修的更加漂亮,舞厅变得不在单纯了,更多是年轻男女寻求刺激的场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北大学考古》,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74章 一起跳舞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74章 一起跳舞吧并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