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当夏日的树上不再有蝉鸣

作品:我在北大学考古|作者:莫鞑|分类:都市|更新:2021-10-29 00:04:50|字数:8236字

卷一比如卷一《出三藏记集》《历代三宝记》《开元释教录》这三本书,都讲个啥啊?

其实就是讲佛教有哪些翻译过来的经典和古代中国有关佛理和佛史的着作。

这三本书,算是目录学之中的目录学了。

基础之中的基础。

搞学术的,不会目录学,想要找资料都无从下手,不然茫茫书海之中,哪一本书是你需要的东西,你要不懂目录学,难不成去图书馆一本本的翻?当然也行,但太笨太耽搁时间,也浪费先贤的智慧。

而卷二《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又讲个啥?

主要是讲了自汉末到北宋初从印度西域前来的外邦僧人和本土僧人在国内做过些什么,看完这三本大概就知道这个时间段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进程。

这三本书,苏亦多少熟悉一点。

因为之前读过周一良先生的《唐代密宗》,这篇论文也叫《唐代印度来华密宗三僧考》,大量引用了上面三本书,苏亦早前就翻过,对了解这部分历史朝代的佛教发展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卷三《弘明集》、《广弘明集》这两书又讲个啥?

这两书主要是收录了兴佛和灭佛的文章,读完大概就知道,这个历史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佛教跟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为什么会起冲突。

儒释道三教为什么会相互融合?

这这融合的过程之中,会因为文化碰撞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件。

上面八本书都是入门读物。

对于苏亦来说,不算太难,一边读一遍做笔记,就当过了一遍佛教史。

接着《法苑珠林》这本书也挺有意思,差不多是一本百科全书了,没法精读,没事干多翻翻就行,当做工具书也可以。

而之前在湖心岛遇到的哲学系的大仙讨论的的中国禅宗史部分,这里面也提到了两本必读物《景德传灯录》跟《五灯会元》,这两本书也挺有意思,结合胡适的禅宗系列论文来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宝林传》、《北山录》、《传法正宗记》、《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罗湖野录》、《南宋元明僧宝传》也可以读一读,因为也是讲禅宗的。

要是想知道天台宗的历史,自然要读读《释门正统》和《佛祖统记》。两书采用撰写二十五史的「纪传体」写成,这属于中国史书特有体裁,参考价值很高。

不过想从年代先后看佛教在国内的发展,自然要读读《佛祖历代通载》和《释氏稽古略》,但《佛祖统记》里面的「法运通塞表」,要划重点。

几十本佛教史籍。

足够苏亦啃一段日子了。

甚至,他肯定是没有时间全部读完的,至少这个学期是没有办法读完。但前面的其七八本书肯定要全部拿下,因为这是入门读物。

至于这些佛典,是不是都是史籍?

其实也不全是。

这些书可以拿来当参考,但好多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史籍,那为啥还要把它们列出来呢,估计是陈垣先生想要把它们介绍给一些对佛教史感兴趣的读者看,初学者初窥门径,有目录导读,最重要不过。

毕竟早年间,在国内也没几个人去研究佛教史。

估计,陈垣先生也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会有像苏亦这样的半吊子,明明是个菜鸡,还要拼命去了解佛教史籍。

反正就是痛并快乐着。

过去一周,都在翻这些书,看多了眼花缭乱,带着古建保护协会这帮家伙出来弄燕园文物史料,也是一件难得放松的事情。

至于运动?

肯定也是有的。

到体育馆约球,其实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他暂时不想难度的空闲时间都跟这帮糙汉子厮混一起,不然,那么多学姐怎么办?

不然,他答应叶子同学更新的《千与千寻》漫画版咋办?

所以,苏亦摇头很坚决。

体内,主要还是乒乓球跟羽毛球之类的室内球类项目。

他乒乓球还会一点点,羽毛球完全就是马路边随便跟女生瞎打的水平,反正都很渣。

说到运动,这帮家伙就兴奋了。

“小师兄,不喜欢小球类,大球也可以,听说你们广东人排球比较厉害,要不,咱们也可以约一约。”

苏亦忍不住翻白眼,“我个矮,排球就算了。”

其实也不算矮,一米七多,才十五岁,未来还会更高一些,但有些单薄,弹跳能力弱,跟这帮家伙打排球肯定会被虐菜。

相比较篮球,北大的学生似乎更加喜欢排球,不少大院子弟也都喜欢打排球,但广东排球比较厉害?

好像也挺厉害的。

中国有四大排球之乡。

两个都在广东,广东台山、海南文昌,嗯,这个时候,海南还属于广东管辖。

剩下两个就是在福建了。

因此,要说广东人排球厉害,也挺厉害的。

尤其是他们新会隔壁的台山,这个全国第一个侨乡,排球文化还是很浓郁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北大学考古》,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94章 当夏日的树上不再有蝉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94章 当夏日的树上不再有蝉鸣并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