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假如文物会说话

作品:我在北大学考古|作者:莫鞑|分类:都市|更新:2021-11-05 00:07:20|字数:8398字

上面这句话可能说得有些官方。

简单来说,就是教育部变卦了。

变啥卦?

就是原本打算把午门交给京师图书馆当馆舍的计划给否定了,变成端门、午门都分拨给历史博物馆。

“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故啊?”

等苏亦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都充满疑惑。

都说好把京师图书馆搬过来午门了,关键时刻,却被否定了,难不成京师图书馆就是后娘养的?

苏亦摇头,“并非如此,京师图书馆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图书馆,也属于国家级图书馆,在级别上历史博物馆差不多。它之前的馆舍其实就是国子监南学官舍,为什么不搬到午门这边,主要还是因为国内战乱的影响。因此,1918年教育部拟将京师图书馆移置午门,却被时任教育部总长傅增湘否决。”

傅增湘给出的理由就是,“部议以南学官舍复不相宜,拟移设午门楼,以期其地之适中,旋以连年战乱,地拒冲要,易遭燹毁,不如原址幽僻,事遂已。”

当时,京师图书馆就是在国子监南学官舍,跟历史博物馆一样,位置偏,交通不方便,去看书的人极少,一天也就是二十来号人而已,因此,教育部内部就有人提议搬迁馆舍。

可是北洋时期,战乱频繁。

傅增湘却觉得,位置偏僻一点也好,可以避免为战火波及。

“既然担心京师图书馆的馆藏书籍被战火波及,那为什么就不担心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被波及呢?”

听到苏亦的解释,众人的新的疑惑又来了。

历史博物馆是国家博物馆,京师图书馆也是国家图书馆啊。

这两个单位,都很重要。

那为什么偏偏是历史博物馆得以搬进午门、端门一带,而偏偏京师博物馆不行呢?

大家都在等待苏亦的答案。

苏亦给出一部分解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馆藏属性不同,大家都知道图书馆的馆藏就是书籍,书籍不仅容易烧毁还不容要保存,一旦战争发生,最容易受损的就是书籍。相比较之下,博物馆的文物馆藏搬迁就容易得多,当然,这也是相对的。”

上面这个说法,确实是一部分的理由。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局者不重视、舆论不推动等。

相比较图书馆事业,民国政府对博物馆事业更加重视。

这才是根本不原因。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我在北大学考古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北大学考古》,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99章 假如文物会说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第199章 假如文物会说话并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