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同学们惋惜不已,不断叹气。
历史就是一个轮回。
结果,到了2004年,政府启动了打造BJ中轴线人文景观工程,又拆除了永定门到南纬路两侧破旧低矮的房屋,露出了东西两侧坛墙,开始了永定门城楼复建工作。
不过复建的永定门比原永定门城楼小。永定门城楼也是十六座老城门中唯一被复建的“城门”。
那么永定门为什么会被复建呢。
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BJ中轴线”申遗。
1999年,王灿炽提案复建永定门。
第二年,古建专家王世仁提出《关于重建永定门的建议书》,理由很充分,说,“完整的中轴线代表了BJ的历史文脉。中轴线上的门、桥、枋、殿,就是文脉的标志,每处都记载着首都的历史变迁。城市失去历史标志,等于失去了记忆,保护好中轴线,也就是使后人不至于看到一个失去记忆的城市。”
然后不断有专家学者写论文各种论证,有人提议复建,自然有人反对复建。
对此,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反对复建的专家学者也不缺乏有影响力的人物。
这样一来,就要召开论证会。
于是,03年的时候政府就开始专家座谈会,然后得出的结果,可以复建。
其实,复建与否对于民众来说,没啥影响,大部分人都乐意见到复建成功。
反对声音最大肯定是来自于学界。
然而,相关部门想要复建。
这样一来,邀请的专家学者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有点像当年四库全书影印版出版的闹剧。
不管过程如何反正用永定门是复建了。
大家喜闻乐见。
就连被称为中国申遗第一人的候仁之院士被抬着登上复建后的永定门,都忍不住夸赞好极了好极了。
就知道永定门复建对于某些有着老北平情怀的老人来说,都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其实,永定门复建能够说的事情也挺多的。
比如复建用的十二个主梁所用的铁梨木就是花重金从南非进口的。
再比如,永定门复建的主持者古建专家王世仁先生,似乎觉得还不过瘾,直接提出,“依据现有的考证,永定门瓮城和箭楼,都是有条件恢复的。”
于是,2011年12月,首都政府就决定复建永定门瓮城等古城重要标志性建筑,积极推动中轴线申遗工作。
永定门复建,都专家学者反对,中轴线申遗就没有反对吗?
当然有,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的阙维民教授就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万字的论文发表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开始炮轰中轴线申遗项目。
说“BJ中轴线”项目申遗有悖于世界遗产精神,建议撤回。
阙维民教授说的有道理吗?
很有道理。
中轴线申遗,本身就有争议的地方。
他从好多个角度论说中轴线申遗的不合理之处。
最开始就从“BJ中轴线”的概念去反驳,他直接说没有历史文献提及这个概念,就连梁思成先生最早也是“南北中轴线”而非“BJ中轴线”,甚至还说,中轴线包含的故宫部分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还要把故宫保护其中去申遗,极为不合理。
还说BJ中轴线申遗严重侵占全国各地的申遗资源。
毕竟每个国家每一年只能通过一项,首都已经有那么多世遗项目,为什么还要拿中轴线去申遗。
这个瓜吃起来,就非常过瘾。
奈何,没法跟现在的同学们分享,苏亦憋着有点难受。
现在中国申遗第一人候仁之院士都还没出国,也没有申遗的概念引入国内。
他要突然跟同学们说申遗的事情,估计大家都会把当疯子看待。
毕竟这年头,社会风气这么保守,没有出国就知道那么多国外的东西,可不是随便用一个北大图书馆查资料就可以糊弄过去的。
那么中轴线申遗是哪些大佬在推动的呢?嗯,就是单院长。
好几次提案去推动这事。
政府当然乐意。
毕竟提高首都的知名度,每一次申遗都是一个旅游项目的推广。
那么BJ中轴线申遗那么多次为什么还是不成功呢?
自然就是因为尤其不合理之处。
当然也不是国内每一次申遗都可以成功,比如19年通过良渚古城之后,直到21年才通过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再早一些的就是17年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基本上都要间隔一年,才通过一个项目。
那么BJ中轴线为何申遗会跨度那名长时间还不通过?
阙维民教授的论文也不是瞎写的。
甚至,阙教授还吐槽永定门复建就是瞎胡闹。
前世苏亦看这篇论文的时候都笑喷了。
阙教授还是很有书生意气的嘛。
那么苏亦对此持有什么想法呢?
他对此研究也不是很深入,就不做太多评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