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是假拳”

作品:开局签到刑警队|作者:我喝毛峰|分类:都市|更新:2025-05-01 07:21:23|字数:6496字

一、在技击中,为什么只能使用简单的动作

“好看的拳不能打,能打的拳不好看。”很多武术爱好者有这样的共识。

至于好看的拳为什么就不能打,能打的拳又为什么不好看。

小伙子们往往困惑不已,搞不清到底是自己功夫没练到,还是老师教错了。

我明确地告诉你,你没有错,问题出在你所学的拳术动作上,是那些拳术动作过于规整优美而不切实际了。

因为运动心理学发现:激烈的应激刺激会影响人对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降低思维的变通性,从而使人以刻板和僵直的方式解决问题(见运动心理学)。

拳脚相搏属于强烈的应激刺激,而空练还有说手、喂手给人的应激刺激则微弱得多。

这些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已经讲过。

什么是“内部信息”?

放到拳术技击里来说,它主要指你平日训练的拳法动作、技击战术、老师的教导叮嘱等等。

拳术技击中的“外部信息”呢?

简单地说,指对手的一系列动作,及动作的变化等等。

“影响对内外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这句话,在拳术技击中的意思就是:

影响你对自身拳法、战术的使用(影响对内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扰乱你对对方拳脚动作及动作变化的注意(影响对外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降低思维的变通性”这句话差不多不用解释,大家都明白,人动起手来是没有时间去想的,来不及想,思维的变通性当然会降低。

“以刻板和僵直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拳术技击来说,就是以简单的拳术动作去搏斗。

在解释了这段“运动心理学的解释”之后,我已无须再唠叨,大家即可明了:

为什么那些姿势优美的拳法(包括规整的拳架和发力),一到拳脚相搏就使不出来。

而能够使出来的,都是非常简单的动作。一切都是应激刺激惹的祸。

需要强调的是,拳术动作的简单,不仅指姿势上的简单,因为有很多拳术动作,譬如撑锤、崩拳、掼耳、炮拳、钻拳、通天炮等等,看动作姿势,都堪称朴实无华。

但是它们在动作幅度、动作时间、动作节奏……等因素上,却不够简单,不适应技击那么强烈的应激刺激。

就是说,一个能应对技击的拳术动作,它是不是足够简单,是否符合实战要求,要综合“动作姿势、动作幅度、动作时间、动作力量、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节奏”七个要素(见运动训练学)。

而不仅仅是看姿势,一个合理有效的简单拳法,来自于这七个要素的相互配合。

二、不能适应技击的强烈应激刺激,不是真正的传统拳法

我们拿上述的应激理论来谈一下辨别真假传统拳法的问题。

几年以前我曾在《搏击》上说:拳术动作是否合理有效,投入拳脚对抗即可得到检验。

从应激理论来说,合理有效的拳法动作,是指能适应技击这种强烈应激刺激的动作,不能适应技击刺激的动作,难以说是合理有效的。

把应激理论用到辨别真假传统拳法上,就是:凡真正的传统拳法,必是合理有效的,是能够适应技击这种强烈的应激刺激的;

凡是不能适应技击的强烈应激刺激的拳法,必然是有失合理不够有效,难以称为真正的传统拳法

——我们不是一直坚信传统拳法是非常厉害的吗?

假如不能适应技击的强烈应激刺激,怎么能叫厉害呢?

当然,即便是真正的传统拳法,在有效性上,也有“非常有效”与“效果一般”之分。

但不管是非常有效还是效果一般,它们都在有效的范畴内,与无效、挨打绝然不同。

所以,如果大家还承认传统拳法是能打的,那么这个能打,必然是指能有效地适应技击的强烈的应激刺激(哪怕其效果一般),否则即是被篡改的传统拳。

三、应激刺激强烈的“武林大会”

“武林大会”举办以来,不断有人指责拳手技术单调,打得不好看,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

说这话的如果只是爱好者也就罢了,爱好者普遍没看过传统武术是怎么打的,对传统武术技击的认识只停留在“拳论掌故演练说手”上。

有问题的是,一些武术家也对拳手横挑鼻子竖挑眼,批评拳手只会使用简单动作,没打出本门的特色。

这我就要问了,难道这些武术家就能打出“不简单的好看动作”?

就能打出“拳论掌故演练说手”里的本门特色?

如果谁说他能把演练说手那样的本门特色打出来就请他打一回,我们也不逼他打“武林大会”。

硬逼五六十岁的人上擂台显得我们不近人情,他只需放弃说手拆招,改成真实的拳脚对抗就行。

也不用多打,打十几秒钟即可,看他还把他忽悠的本门特色用到拳脚对抗里。

我明告诉大家,他们打不出来,他们要真有那本事他们早打了,绝不会玩说手拆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开局签到刑警队》,方便以后阅读开局签到刑警队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是假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开局签到刑警队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是假拳”并对开局签到刑警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