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应突出轻(轻松)灵(灵巧)虚(虚静)合(形意合一)四个要领。
其运动特点和用劲方法虽然跟以前阶段有所不同,但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领是一致的。
只不过在动静、刚柔、虚实的变化方面,更充分体现了前述的“内外六合”,“形意合一”的要求。
化劲者,即炼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
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不坑人,坑人者在于传授者
有朋友诙谐地说20年练不出来,形意拳真坑人!
看后数日深思,形意拳真的坑人吗?为何那么多人趋之若鹜,花费大半生精力研习呢?
古人常说:艺成者少如麟角,但并没有说坑人。形意拳是干枝梅,理论体系完备,艺术韵味深厚,确实好学难练,成为共识。
李洛能以来,形意拳家辈出,但最有成就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能超过前人的很少。
究其原因,一曰练起来枯燥,大多数习练者认为其不好看,不好出成绩,一旦找不到乐趣,往往知难而退。
一个三体式就站跑很多人,足见其对大多数人不具赏识力。
不练拳的常说,蹲在那里难看,不如长拳舒展大方,姿势优美;
二曰保守,有东西的得之不易,不愿轻易告人,心得体会更是守口如瓶。
三曰得真传的极少,一个门派里只有那么一两个,大多数的都是对套路下功夫,对于什么是形意拳不明所以。
以会多少套路、姿势优美为掌握形意拳程度作为衡量水准,失之偏颇;
有的以能应用为乐事,认为会很多奇巧招数能打就认为是高手了,得了真传,在明人看来,也是偏离正轨。
古云:六合自古无双传,多少奥妙在其间,设若妄传无义人,招灾惹祸损寿年。
两层含义:一曰艺术是单传,做师傅的考察徒弟们,唯有一人能继承衣钵;
二曰六合艺术真艺术只有一个,并无二致,舍此之外都是假的。
何谓真的艺术?那就是六合。
我的师兄跟师父练了几年,到外面一练,震撼了很多功深年久者,都感到练得比他们好。
当一问才练了数年,不禁仰天长叹,痛哭流涕,认为自己下了十数年功夫,白下了!
何以如此?未得真传耳!
别说十几年,就是毕生精力付出了,概念不清,真传不得,也是糊涂一生,徒具形意拳架势,没有真艺。
而得真传的就是打太极,练长拳,举手投足间也是形意拳。
有的长辈看了师兄练得,对人说:人家那才是正经形意拳!
但是大多数人不识,不懂得大道至简的道理,买椟还珠的事情时有发生,屡见不鲜。
形意拳不坑人,坑人者在于传授者,自身不具六合,往后授徒,只能以讹传讹,偏离正轨。
因为没有相应的标准和准确概念,对于何谓六合,很多人张口就来。
但是真能讲清的代不数人,练出来的更是凤毛麟角,很多人是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曲解本义。
更有沽名钓誉、见利忘义之徒妄加解释,以致后学更摸不着边际,致使20年乃至一生不得其门而入。
形意好学难练,不下功、功夫不到不行,不动脑子不行,没真传不行,悟性不具慧根不行,跟错了人、机缘不到不行。
凡此种种,能摘取皇冠明珠的就真的是凤毛麟角了。
即使如此,谁不想领略珠穆朗玛风光?
谁不想自己是那个幸运儿,得窥珍宝,艺术上身?
只是六合自古无双传好像一句谶语,为什么其它拳种不这样说呢?
是珍贵抑或是前辈辛苦磨练的总结?
形意拳是内家拳,内家拳当能有内劲,也是吸引人的主要魅力之一。
但是很多习练者都是本力,打得虎虎生风,力量骇人,但不是真劲。
对于何谓内劲,如何练成,知者不言,不知者妄言。
以致很多名家讲不清楚,也练不出来,其追随后学者也只能是瞎子摸象,无法全面诠释和习练。
这位朋友所说可能无心,但是坑人说是不正确的,形意拳不坑人,魅力无穷,三百年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就像兰亭序等国宝字画,后人如过江之鲫,不管如何努力习练、临摹,古往今来鲜有能超越者,我们能说兰亭序坑人么?
显然不能,真要能人人写出来那个水平,兰亭魅力也就没了。
形意拳也是如此,也能称国术,因为她的艺术至臻至诚,是无价瑰宝。
所以后人才舍得花费毕生精力寻求,乐此不疲,当回味以往走过的路,当能见识到真的艺术。
当能结识到真有本事的人,能小有成就也是很开心的事,这位朋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啊?
(本章完)
喜欢开局签到刑警队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开局签到刑警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