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文和一语开关献(下)

作品:三国之最风流|作者:赵子曰|分类:游戏|更新:2022-01-28 18:32:44|字数:8120字

邹氏目不转睛地看着张济,等他回答自己,却张济话到半截,停了下来。邹氏等不及,追问说道:“夫君,但是怎样?”

张济无奈说道:“文和可降,段煨或也可降,我降不得也。”

邹氏大失所望,又不解张济话中之意,问他说道:“夫君此话何意?为何夫君降不得?”

“夫人,攻入长安等举,段煨他们只是从令,我却不同!我也是为主者之一啊!朝中诸臣痛恨大司马、郭将军,同样也痛恨我!今如降之,朝廷或会不责段煨,对我,即使现在不追究,以后也是必会治罪於我的!此其一也。”

邹氏问道:“还有二么?”

“早年关东诸侯起兵时,朱俊时在中牟,亦有起兵,我与大司马等那时奉董公之令,迎击朱俊,败他之后,我与大司马等纵兵掳掠颍川等地。夫人,镇东是颍川人,其帐下文臣武将亦颇多颍川人也,我若是降了镇东,就算镇东不计较我的这段往事,却其帐下的那些颍川将、士,定会为难於我,甚或寻我报仇!此其二也。”

当年张济等击破朱俊以后,进兵劫掠颍川等地,兵马到处,杀掠男女,所过无复遗类,在颍川犯下的血债,那真是累累不可尽书。只举一例,时当社日,乡人聚社树下举行仪式,张济兵掠至,不仅把那乡人中的妇人全部掳走,而且把余下的男子无论老弱,也皆杀了,悬他们的首级於马颈下,充作军功。这样的残暴行径,数不胜数。

荀贞的族人倒是没有死在这场兵灾中的,然而荀贞帐下的戏志才、郭嘉、徐卓、宣康等等大吏,包括好多的中下级军官、以及普通兵卒,他们的宗族姻戚、亲朋故友,死在此乱中的可着实不少!张济若是投降,正如他之所虑,即使荀贞不收拾他,戏志才等会饶过他么?绝对不可能饶过他。

听完张济的不能投降荀贞的这两条缘由,邹氏凄然无言。

张绣大腿上的伤还没好,半靠在榻上,问张济,说道:“阿父,那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张济背着手,在室内踱步半晌,想不到什么办法,说道:“我亦无计矣!眼下只有固守华阴,盼大司马、郭将军的援兵能够尽快赶到。”

张绣说道:“可是阿父,你刚才不是说贾先生言称大司马与郭将军质女为盟,他两人今虽言和,不足赖之么?”

半晌,张济回答一句:“不能赖之,也只能赖之。”

……

与张济不同,段煨不是不愿投降,这从他听到贾诩说“献城”此议时,仅是面露犹豫就能看出,而且随后他还就贾诩说的“以功补过”,问了句“足够么”,因而他只是拿捏不定罢了。

回到住处,段煨也与自己的妻、子说了贾诩向他提出的投降此议。

其妻、诸子皆是赞同贾诩的建议。

大家伙讨论了半天,段煨最终仍是有一个疑惑难解。

此时已然入夜,但段煨顾不上天色已晚,又出住处,赶去到给贾诩安排的客舍,谒见贾诩。

两人再次相见,贾诩无惊讶之色,他已经料到,段煨十之八九会私下里再来见他。

见礼罢了,落座后,贾诩说道:“将军夜来,不知是为何事?”

段煨说道:“先生,我有一疑,想请教先生。”

贾诩说道:“将军何疑?”目瞩段煨,又说道,“可是疑我下午时向将军所献之降镇东此策?”

段煨摇了摇头,说道:“先生所言,我回去后,细作思量,以为确如先生所说,於今当下,大司马与郭将军已不足赖矣,长安亦不足守矣,唯一之选,便是拨乱反正。”

贾诩抚须说道:“将军既已明鉴,复有何疑?”

段煨说道:“先生,我之所疑者,在於又如先生所言,曹孟德也得了天子密旨,举袁本初旗号,已至渭水北岸,先生却为何建言我与张将军献城降於镇东,而不建议我与张将军降袁本初?”

“降袁本初?”

段煨说道:“袁氏四世三公,袁本初现拥冀、并二州,将得幽州,以我观之,论以兵马,袁本初不逊於镇东;昔年诸侯联兵之日,从投袁本初者,不远千里而赴,论以海内声望,袁本初胜过镇东;而若论以朝中根基,袁本初更是远胜镇东!朝中诸公多袁氏之故旧也。我若是降从本初,岂不更好?”

此前的时候,对於如果李傕、郭汜失败,那么自己该选择哪方诸侯相投,贾诩也有过犹豫,是选择荀贞还是选择袁绍?但是现在,他已经没有了这个犹豫。

一个是因为曹操虽然已至渭水北岸,而且确实举的是袁绍的旗号,可是袁绍究竟有无出兵?现在还是存疑,——段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贾诩考虑到了这一点。他知道今天子之立,本不合袁绍之意,那么袁绍到底会不会这真的和曹操一起来勤王,这就是一个问题。

而如果不是和袁绍联兵共同勤王,后头没有袁绍的主力援兵,只凭曹操的那万余兵马,首先,成不了事,其次,以曹操现在的名望和势力,也不值得贾诩投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之最风流》,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最风流第195章 文和一语开关献(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最风流第195章 文和一语开关献(下)并对三国之最风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