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正在做晌午呢,张大山和张大海回来了。
“奶!”
大妮把一张纸在林桃面前展开。
张大山拿出八个碎银子,笑嘻嘻道:“娘,这活咱啥时候开始做?”
“这上面,写了个啥?”
原主不识字,林桃也只能装作不识。
文凛在一旁念起纸上的内容。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方面,一则洗漱,一则沐浴。
林桃问大妮:“你说清楚了?”
“说了,按奶交待的,先从移栽改院开始。”
林桃把人都叫过来。
“移栽是个体力活,还得你们三兄弟去做。”
“没问题!”
“放心吧娘!”
张大山和张大海拍着胸脯,两人击掌而笑。
“那、那我们呢?”余氏问。
“咱还得赶制一套用品。算是……”
林桃想了半晌,吐出两字:“定制!”
“定制?”余氏不理解。
许氏也一脸懵。
“就好比量身定制的衣裳,咱们为杨家那位小姐,量身打造沐浴物品。”
林桃这么一说,两个儿媳妇倒是都明白了。
余氏又问:“娘?传说有钱人家的小姐,不都是拿米汤沐浴吗?还有啥更好的?”
你想想,把精贵的米磨成汤,用来沐浴,这已经是最高级的了。
“最后价钱是多少?”林桃问文凛。
“二十两。”
余氏瞪大了眼,许氏眉头深皱。
张大山和张大海,开启了数学模式。
两人手指头直比划。
“一层是二两,两层四两……”
“对对对,除去八层,咱还剩下四两。”
张大海兴奋的跳起来。
“咱哥仨一人能得一两多?”
张大山还在比划手指头。
“好、好像是、是。”
他没算明白,没啥底气。
张大海跑来问林桃:“娘,这笔买卖做完,我能分得一两以上是不是?”
林桃点头,张大海直接两脚离地跳起来。
一旁的余氏一听,两个眼睛弯成了月亮。
有钱就有动力,这话是真的一点不假。
一家人吃了晌午,三个傻儿子,就上山挖木槿去了。
也就是这里讲的荆条。
用木槿制洗头水,得用新鲜的,所以林桃让大妮去谈,移栽荆条的事。
林桃套了牛车,带着大妮去县城。
还有几样东西,得去县城找找。
进了县城,林桃撵着车,去了卖吃食的市场。
打一进市场,她就瞧见刘渊和鱼老汉,说说笑笑帮人杀鱼。
再见面,鱼老汉没了以前的自然。
极为尴尬的在衣角,抹着手上的血水。
“大哥,有些日子没见,你人倒是精神了。”
“是!是精神了。这都托了大妹子的福。”
林桃看了眼刘渊。
“大哥是有福的。养了个孝顺的儿子,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是是是!得您吉言喽。”
拿二十文,买了两条鱼后,与鱼老汉道别后。
林桃牵着大妮,去了肉摊。
鱼老汉看着远去的背影。
久久失神。
刘渊握了握他爹的手。
“爹,您要真中意林大娘,咱再上老张家去。”
“说啥呢!”鱼老汉坦然的笑开了。
“这有啥!虽然以前,我是冲着她家钱去的。可现在绝对不是!我就单纯想随了爹的念想。”
“傻小子,你林大娘和咱不一样。咱家祖坟上,可没这枝条。她呀,是瑶池里的仙鱼儿,咱只是那塘里的泥鳅。差了不知多少,配不上。”
刘渊爽朗笑开了。
“那不说这,爹晚上想吃啥?今儿生意还行,儿子给爹做些爹喜欢的吃食。”
父子两笑开了,忙活起来。
以前市场里有六个肉摊。
现在只剩下了三个。
林桃以前常来收骨头,肉摊的摊贩,也都识得。
“林大娘,好久不见了。今儿想买些啥?”
摊贩咣咣的磨着杀猪刀。
林桃直接没看案板上的猪肉。
而是蹲下身,在底下翻找起来。
能吃能卖的,都在案板上。
不能卖不着钱的,都是桌子下面。
“大兄弟,你这头猪的猪胰子呢?”
猪胰子也叫猪胰脏,是猪的一个消化器官,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
“这呢。”
摊贩把一把从骨头底下,拉出一条似脂非脂,似肉非肉的条状物。
黄白带着点淡粉。
“大娘,这东西一般可不吃呀。”
林桃只当没听见,选了一条肥肉要买下。
可把摊贩乐坏了。
一边夸着林桃眼力好,一边把肉拿草绳串好。
“大娘,十吊钱。”
一吊是五十文铜钱,十吊就是五百文。
“你这肉也太贵了。”林桃说。
“林大娘,您也知道,大伙都不容易,咱这买卖就更不好做了。这样!”
摊贩把猪胰子包起来,还把几个大骨也捆好,放到林桃手边。
“这些都送您了。成不?”
林桃免强点头,从背篓里拿出十吊钱,放到桌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