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那今日你我便舍命一战,为主公阻隔追兵!”
林夕弯腰捡起了自己的长枪,再起身时,脸上满是坚定的战意。
典韦当即高呼道:“陷阵营何在!”
闻言,典韦身后当即爆发出一阵惊天巨响,正是一排排陷阵营将士举刀大吼附和着。
典韦不善言辞,自然也讲不出什么鼓舞人心的话,但这短短五个字,却如刻在灵魂里的召唤咒语一般,让这些陷阵营将士爆发出了无匹的气势。
他们享受着整个徐州军最好的待遇,穿着最上等的甲胄,手持最锋利的兵器,自然也要斩杀最凶猛的敌人!
作为刘备的亲兵卫队,陷阵营有着属于自己的荣耀。
根本无需多余的话语,当典韦呼唤他们之时,也是他们展示自己荣耀的时刻!
昔年林朝命高顺组建陷阵营时,曾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即便敌方大军环伺,只要陷阵营还剩一人,刘备就不能受到任何伤害。
如今,正是他们兑现诺言之时!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典韦手中短戟一指前方,低吼道:“随某歼灭来犯之敌。”
“遵命!”
……
冀州,魏郡。
林朝站在平阳城头,借着夕阳的余晖,远远眺望着十里之外的邺城,嘴角越发开始上扬。
说起古代战阵之道,其实有一个词经常提到,那就是互成掎角之势。
所谓掎角之势,说穿了其实也就是将兵马放在在两个相邻,或者能快速到达的城中,借此分兵两处,防止被敌军一举击破。
如此一来,不管敌军攻打哪一处城池,另一边都能快速救援,从而里应外合,对敌军形成两面包夹芝士。
这正如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就算碎了一篮,也还能希望,好处不可谓不大。
平阳城虽小,但就驻兵而言其实已经够了,所以他刚好与邺城互成掎角之势。
只可惜自今日起,这个掎角之势其中一方,正式被林朝拔除!
今日攻下平阳,等若斩断邺城臂膀,致使城中敌军成聋子瞎子,再也不敢出城反击,只能被动挨打。
所以从这一刻起,林朝兵临邺城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
剩下的,无非是率军将邺城团团围住,然后慢慢进攻即可。
当然,事情其实远远不止邺城被围这么简单。
作为此次曹袁大军粮草要地之所在,袁绍麾下二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可都需要从邺城调运粮草。
前线当然也有粮草,但那也只是数十日的口粮,真正能支撑一场大战所需的粮草,还是要靠大本营邺城源源不断的向外运。
只要林朝将邺城围住,粮草自然无法外运,那么身在前线的袁绍便只能吃营中的存粮。一旦存粮吃光后,仅凭兖州一地运来的粮草,根本无法支撑二十万大军用度。
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截断邺城粮道,此次大战便有了九成胜算。
所以,林朝如何能不开心。
从大战之初便开始布局,历经数月时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计划,林朝总算能松口气了。
如今唯一可虑者,便只剩下了刘备那边。
昨夜又收到泰山方面的军报,如今刘备已经率残兵败将撤至临沂,依靠着坚城地利与袁绍对峙。
但此时刘备手中包括陷阵营在内,只剩了不足两千人马。而且从祊亭撤退时,断后的林夕和典韦都身受重伤,虽并未伤及性命,却不得不躺在床上修养。
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军队又损失了两员大将的战力,说实话林朝有点担心刘备扛不住袁绍的进攻。若真让袁绍杀进了徐州,曹袁联军肯定会就食于民,到时候就算能将其剿灭,恐怕袁绍也早已祸害了不知多少百姓。
不,绝不能让袁绍杀进徐州!
巧了,林朝的这个想法,恰好也是刘备自开战以来的底线。
虽然相隔千里之遥,但君臣二人却还是最先想到了一块,也不知这到底是缘分还是品性所致。
不过还好,自己早有军令发出,此刻赵云应该在回援徐州的路上了。眼下自己这边已经抵达了邺城,就算乐城中的颜良等两万大军追在自己屁股后面,也已经无碍了。
再者,徐州城中尚有些可用之兵,如果荀彧发发狠,将田丰这个铁头娃榨一榨,应该还是能榨出一些油水,足以率军救援刘备。
如此境地,若依照林朝的脾气,早就开始向徐州的大户募捐了。
先礼后兵,左手行礼,右手持刀,看你掏不掏钱!
反正这些人从来都不是很识趣,关键时候割起来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
正当林朝皱眉苦思时,郭嘉与张辽从后面走了过来。
“邺城的兵马打退了?”
林朝没有回头,只是开口问道。
“不错,此战胜负已分。”
郭嘉走了上来,与林朝并肩看夕阳,脸上也挂着风轻云淡般的笑容。
进攻平阳的过程自然不会一帆风顺,早在平阳城遭受攻击的那一刻,驻守邺城的麴义便反应了过来,率领万余人马出城往平阳而来,企图两面夹击林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