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贤兄教诲,愚弟受教!”
鲁肃长身而起,对着刘备一礼到底。
“子敬不必客气。”
刘备一脸风轻云淡的挥了挥手,表示基操勿六。
正当两人打算继续痛饮时,简雍却扭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随即就冲刘备使了个眼色。
刘备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来参观招贤台,怎么坐在这里跟人拼酒拼到了下午!
想着,刘备便冲鲁肃笑道:“子敬,某还有些要事,不便再陪你共饮。不过相识即是缘分,你可在此小住几日,待刘太尉登台招贤时,以你之才,必有重用。”
见刘备要走,鲁肃连忙起身相送,同时拱手笑道:“既如此,便承贤兄吉言了。”
鲁肃此来,正有出仕之意,而且他早看出刘备非富即贵,得了这番祝贺,自然心中高兴。
冬日的白天很短,当刘备辞别鲁肃从酒肆中出来后,却已日头偏西。
走在会郯县的路上,刘备对简雍笑道:“宪和,你观子敬此人如何?”
简雍笑道:“此人年少老成,倒是有文若几分风采。主公难不成起了爱才之心,欲将其收入彀中?”
“知我者,宪和也!”刘备笑道,“不过总不能显得太刻意,不然却是害了他。”
任凭他鲁肃再有才,可此前无任何资历,出仕徐州也只能从基层做起。若刘备明显偏爱于他,必然招致有些人的不满,便有可能排挤鲁肃。
这便是林朝数次向刘备提起的,君权不可轻用!
简雍笑道:“既如此,那便让他在此多待几日,只等日后招贤时擢拔。”
“此外,还应立刻派人保护他,直到他出仕我徐州为止。”
说是保护,其实刘备是怕鲁肃跑了,所以才派人看着他。cascoo.net
很显然简雍也听明白了这层意思,当即笑道:“遵命!”
……
羽山学宫外,张济正准备向林朝辞行。
林朝本想留他多住几日,却被张济婉拒。按他的意思,如今参观学宫完毕,自然得回去向李儒复命。
值得一说的是,张济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此番参观学宫,却是做足了准备。
甚至随行带了一个擅画之士,不仅将林朝介绍学宫的内容记录了下来,更是在征得林朝的同意后,连学宫的布局都画了一份草图准备带走。
林朝万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不禁大开眼界。
当然,侧面也体现出了李儒对学宫的重视。
临行前,张济又向林朝行礼道:“长史,临行前军师有令,等看完学宫后,但有一问斗胆请教长史。”
“那人若有话,尽可直言便是。”
“军师问,学宫中可有法学之书?”
林朝郑重答道:“《商君》乃歪理学说,愚民之术,自然不入学宫。但《管子》、《韩非子》某已收入学宫,开课时便请教习传授学子。”
张济不一定听得懂这句话的意思,但不妨碍他记下来。
“多谢长史解惑,末将告辞了!”
林朝点了点头,并让张绣出城相送,自己却径直返回了城中。
……
今日的徐州,所有人都很忙碌。
内府众人忙着商讨封赏功臣,刘备忙着跟鲁肃喝酒,喝完之后又去了自己叔父家中拜访,自然是为了请叔父上林朝家中提亲。
简雍陪着刘备从城外归来后,便直奔政务堂而去,见林朝没在政务堂,又朝着林府走去,准备让他主持表请刘备称王的所有事宜。
而林朝呢,从羽山学宫归来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城北馆驿,准备带着钟繇前去拜访刘备。
三拨人,三个方向,却又完美错开。
除了刘备成功见到了自己的叔父刘元起之外,简雍和林朝都扑了个空。
眼见天色已晚,却没见到刘备,林朝便在只好请钟繇吃了顿饭,并安排人将其送回馆驿,等明日再去拜见刘备。
可第二日还没等林朝出门,府外却来了两拨客人。
一者,便是昨日没能成功传达刘备钧命的简雍。
二者,便是前来登门提亲的刘元起。
不过让林朝感到惊奇的是,刘元起竟然和福叔聊得十分开心,而且看上去并不像是初次相识。
原来在这些年林朝与刘备在外拼杀之时,刘元起和福叔却有了些交情。
福叔原本是林氏的管家,为人心思通透。刘元起早年在刘备的宗族中,也算是一个小财主,曾资助刘备求学。
两人年纪相仿,阶层相仿,三观相仿,虽然刘元起今非昔比,但两人却很能聊得来。
此刻福叔正望着刘元起带了的大半牛车礼物,满脸惊讶道:“元起公,你这是何意?”
刘太尉的叔父给我林氏送礼?
这已经不是能不能收的问题了,福叔是必要搞清楚缘由。
刘元起捋须笑道:“李福老弟,老夫此来,却是有天大的喜事!”
福叔三代皆在林氏做管家,从他父亲那一代便改了姓氏,只是大家皆福叔相称,久而久之,姓倒是少有人提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