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刀在前,长安百官终于想起了当年被董卓支配的恐惧,纷纷表示愿意去雒阳迎接萧王。
初平十一年十月末。
张济终于又来到了雒阳,这次随行的,还有长安城朝廷百官。
刘备当然不明白林朝的安排,但他也隐约猜到了些什么,却并没有点破。
雒阳城中,面对百官的大礼参拜,刘备坦然接受。
但面对百官的劝进,刘备再一次选择了拒绝。
这下百官傻眼了,全都面带疑惑,不解其意。
刘玄德到底是矫情,还是真不想当皇帝?
就在这时,林朝却说出了一个世人皆知的典故。
古之帝王禅让时,需三辞三让,如今想要萧王登位,也需如此。
闻言,长安百官尽皆默然,却不得不按照林朝所说的去做。
第二日,百官再次劝进,刘备依旧推辞不许。
第三日,林朝却趁着百官第三次劝进时,从怀中掏出了一大把奏疏呈给刘备。
“子初,这是何物?”
刘备望着这一大摞纸张,眼中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林朝拱手笑道:“大王,此乃我徐州群臣的劝进奏疏,秩千石以上的官员都上了一份奏表,劝大王践祚登基!”
闻言,刘备捧着纸张的双手微微颤抖起来,他完全能明白这些奏表的分量。
见刘备似有意动,林朝赶紧趁热打铁道:“百官如此恳求,证明大王乃天命所归。如今天下正处于风雨飘扬的乱世之局,大王若执意不肯践祚,乃是弃苍生万民于不顾,弃朝廷百官于不顾,弃我大汉江山与不顾!
恕臣斗胆直言,此举……何其自私也!”
“这……”
刘备迟疑道,面色还是有些犹豫。
旁边的郭嘉赶紧起身高呼道:“司徒所言甚是,还望大王以大汉江山为己任,早日践祚登基!”
长安百官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齐声大呼道:
“望大王以大汉江山为己任,早日践祚登基!”
“望大王以大汉江山为己任,早日践祚登基!”
“望大王以大汉江山为己任,早日践祚登基!”
……
高呼声响起一遍又一遍,却依旧没有停歇的意思。
这已经是第三次劝进了,若这次还不成功,林子初那狗东西,指不定还会想出什么馊主意来折腾我等。
一念及此,百官们喊得更起劲了。
今日不成功,便成仁!
呼喊声整整持续了一刻钟的时间,百官们早已声嘶力竭,甚至有些人已经喊不出声了,刘备这才大袖一挥,示意众人安静。
只见刘备用平静的目光看着场中百官,缓缓开口道:“群臣如此恳切,孤亦不敢违背众望。既如此,那便应尔等所请吧。”
此言一出,百官们顿时长长松了口气。
可算是答应了!
刘备这边话音刚落,林朝马上一挥袖,只见陈到立刻捧出了一套崭新的龙袍。
这倒不是林朝提前准备的,而是百官从长安带过来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苍天在上,厚土在下,就请大王在这雒阳城中践祚登基!”
只要能登基称帝就行,至于是在长安还是在雒阳都无所谓了,反正这俩地方都是都城。
听完林朝的话,陈到马上捧着龙袍走上主位,当场就要服侍刘备换上。
这次刘备倒也没有拒绝,便在百官的注视下,将龙袍套在了外面,最后又戴上了天子专属的十二旒冠冕。
眼看刘备穿戴完毕后,林朝立刻正了正衣冠,随后起身大礼参拜道:“大汉万岁,陛下万岁!”
群臣也跟着大礼参拜道:“大汉万岁,陛下万岁!”
初平十一年,十月二十九。
萧王刘备在雒阳践祚登基,随后便宣布大赦天下。
同时为驾崩的先帝刘协发丧守孝,盖棺定论。
商讨数日之后,以司徒林朝为首的百官给刘协定了一个谥号:孝愍皇帝。
这个谥号,倒也对得起刘协那碌碌无为的一生。
与此同时,刘备下诏改元,并命群臣着手拟定来年的年号。
长安过来的百官之中,亦不乏博学大儒。
他们引经据典,绞尽脑汁想出了种种寓意上佳的年号,可还没来得及呈送刘备御览,就被林朝给毙了。
最后林朝亲自出手拟定了一个年号:
天命!
简简单单的二字,却蕴含了海量的信息。
一者,表示刘备践祚乃是顺应天意。
二者,也是在向天下诸侯宣示,大汉是永久的天命所归。
之前王莽篡位,自有光武帝扫清寰宇。
如今天下大乱,也有刘备三兴汉室。
所以,你们这些叼毛最好不要想着搞事情。
最后,天命二字也隐隐有人定胜天的意味。
观刘备自起兵以来的所作所为,一路走来,从一县县尉到如今君临天下,都是仰仗人谋。
人定胜天,我即天命!
对于林朝亲自拟定的年号,刘备非常喜欢,甚至借此又给林朝记了一功,将他的食邑增了一千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