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阴魂不散

作品:迷案追凶|作者:安凌澈|分类:悬疑|更新:2021-11-20 19:53:23|字数:4534字

1991年,美国每百万人口有550个心理学家,其中87%以上具有心理学或哲学博士学位。

我国1997年统计数字显示,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不足2%。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国的心理咨询者状况都不尽如人意。

专家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心理咨询业发展潜力很大,心理咨询产业远未形成规模,心理咨询业将在未来10年有长足的发展,中国心理咨询不论就数量还是质量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申白珺是伦敦大学城市学院的心理咨询博士,两个月前回国,在宁州市开办了一家私人心理咨询室。

薛麟就是申白珺的病人之一,申白珺用非常专业的手段和敏锐的观察力,一眼就看出薛麟患有非常严重的被迫害妄想症,而且这个妄想症至少困扰他十年以上。

我们在做分析案情的时候,黎梦也提到了被迫害妄想症,刘瑜舟、李孝杰、史焱三人的死都和被迫害妄想症相关。但当我在赵龙家经历了影子事件之后,我就知道,这个被迫害妄想症绝对不是他们真正的死因。

凶手不是鬼,不是幻觉,而是人,一个为申洪报二十年前侵权之仇的人。

侵权之仇,竟然要连杀五人,只有赵龙活了下来。

本案目前的四名死者,都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频繁出现噩梦,死亡时间也非常相近,这绝对不是巧合,这是一场有计划的谋杀。

如果能得知他们心中真正害怕的事情,本案一定会有重大突破。

“薛麟有没有告诉你,他到底在害怕什么吗?”我急切地问道。

申白珺定了定神,继续向我们讲着薛麟的事情——

薛麟刚来的时候状态很差,无论是心理和生理,都在崩溃的边缘。但他从主观心理上还是非常愿意配合我治疗的。我给他做了心理测评,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为他制定了为期两个月的初步治疗方案,需要每隔十天来我这里治疗一次。

目前我已经为他治疗了两次,过几天便是第三次治疗,具体是哪一天我们还没有确定,还需要打电话再约。

第一次治疗的时候,我给他做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心理疏导,疏导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相信我,愿意把藏在心底的秘密告诉我,并配合我的治疗。

心理疾病就像是一个藏在内心深处的盒子,作为心理医生的我虽然能看见那个盒子,但打开盒子的钥匙只有病人自己有。

第一次治疗的效果很明显,他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了,虽然从表面上看没有明显的改善,但这是迈出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只要这一步迈出了,第二次治疗就容易得多了。

心病的关键,就是要打探到患者内心深处盒子里的秘密,想要帮他彻底走出被迫害妄想症的阴影,首先要得知他在担心什么,他在害怕什么。

所以我决定第二次治疗的时候,使用催眠术,尝试探听一下他内心深处的秘密。

催眠很成功,薛麟第一次催眠就直接进入了中度催眠状态,我与他的潜意识建立了沟通链接。

同时,我也得知了一个藏在他心里长达二十年之久的秘密。

二十年前,薛麟与四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创业团队,在那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开发通讯软件。创业团队以申洪为首,他负责出资和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其余方面靠大家各显其能,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成功开发了一款点对点的通讯软件。

这种软件放在现在来看,绝对是一个小儿科,因为现在我们使用的所有通讯软件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在当时来看,绝对是一个创举。

团队之间的第一次矛盾就发生在软件开发之后,大家对于这个软件未来的方向有了不同的意见。队长申洪提出要将软件继续做大,未来做出自己的品牌,以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来看,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申洪是团队的队长,也是团队的核心,申洪为团队提供的技术是无人能及的,如果没有申洪,就绝对没有这款软件。所以大家对于软件未来的方向都没有发表意见,全听申洪安排。

可是史焱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把这个软件通过出售或者租借的方式卖给其他公司,从中收取专利费用牟利。

当一个团队里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很有可能会为团队的分裂埋下隐患。

果不其然,在一天夜里,史焱找到了除申洪之外的团队其他三人,声称自己已经联系到了一个买家,而且开出的价钱非常可观。虽然软件版权卖给了其他公司,但技术还掌握在自己手里,团队完全可以用这个技术为基础,继续开发其他软件。

就这样,大家私下商量之后,在申洪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软件技术版权卖给了其他公司。申洪发现之后,和史焱大吵了一架,扬言还要打官司,随后团队成员不欢而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迷案追凶》,方便以后阅读迷案追凶第三十一章 阴魂不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迷案追凶第三十一章 阴魂不散并对迷案追凶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