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弑帝栽赃

作品:明末之虎|作者:遥远之矢|分类:历史|更新:2017-12-23 02:33:28|字数:9096字

豪格说到这里,又急急地叮嘱了一句:“若盟约签定,还请平辽王尽快发兵相助,方是要紧哪。”

郝泽仁微笑道:“肃亲王,你放心吧,我唐军言既出必以信,只要盟约一定,我便立刻告之李大人,李大人则必会尽快出兵攻打多尔衮,但请肃亲王放心便是。”

豪格点了点头,随后站起身来,便向郝泽仁陈举义二人告别。

郝泽仁等人也不多加挽留,说了几句客气话,便让豪格等人离开。

豪格回到府中后,什么人也不见,独自在房中呆坐了一晚,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不过,豪格倒也信守承诺,就在第二天早上,他便取了肃亲王王印,又带上索尼,亲自前往咸旺铁器铺,在这里与郝泽仁正式签下了一份《唐明结盟协议》。

这份盟约的内容,便是如下。

为了匡扶大义,对抗清朝国贼多尔衮,平辽王李啸与肃亲王豪格,在此签订合作互助盟约,其盟约内容为:

1、清朝正式承认,在外满地区,黑龙江以北,阿速江以东,皆为唐军治下领土。而清朝则统辖黑龙江以南,阿速江以西的土地。自此之后,两国界定其地,各安其土,再不得发生纠争与战斗。

2、清朝将蒙古宗主国名份,以及博格达彻辰汗尊衔,全部转赠给平辽王李啸,从今之后,由平辽王李啸作为蒙古的博格达汗,并统治管理整个内外喀尔喀蒙古。从此清朝与蒙古诸部再无纠葛。

3、为答谢唐军出兵之义举,清朝将锦州、金州、复州三地赠予唐军,由唐军管辖这三处城池。自此以后,唐军与清朝各守其土,化干戈为玉帛,两国和平共处,就此休战。

4、以这三项条件为基础,唐军要出动精锐兵马,尽快进攻多尔衮,以帮助肃亲王抵挡其攻势,并最终协助肃亲王登上大清皇位,掌据清朝的最高权力。

5、此协议一式两份,加盖大印后分执保存,以为永远凭证。

签完这份协议,在墨迹未干的纸张上,用力加盖了肃亲王王印后,豪格的眼睛,终于忍不住湿润了。

他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掉下来,脸上带着僵硬的笑容,与郝泽仁互致谢词,并又再度叮嘱他要立刻通知李啸尽快派兵后,才终于告辞而去。

离开咸旺铁器铺的豪格,拒绝了部下军兵让他上马的好意,独自一人瑟缩着身体在寒风中行走,狂风卷起,他落寞的身影,有如一条丧家之狗。

说来也怪,豪格与郝泽仁签下这份协议后,竟然不知怎么地,迅速地弄得满城皆知,这盛京城中,上至达官权贵,下至升斗小民,竟然人人都知道了,现在据占盛京城的豪格,已与那明朝的平辽王李啸签了结盟合作协议,来共同对抗所谓的国贼多尔衮了。

更让豪格无语的是,这份协议的具体内容,也不知何故,竟也被众人大多知晓。

结果,果然不出豪格所料,留在盛京城中的一众官员,对于豪格与唐军签下的这份协议十分地不满,许多人对于这份看上去近乎卖国求荣的盟约颇有微词,只不过,他们畏于豪格的兵马权势,心下虽是多有怨言,却无人敢当面表达不满。

而盛京城中的百姓,却是另一番景象。原为担心多尔衮率大军来攻的他们,现在皆是心下大定,每个人都在十分喜悦地四下传达这个消息。在他们看来,有唐军作保障和支持,这盛京城当可守得固若金汤,多尔衮这厮,就算再势力浩大,再巧谋多算,也是拿不下这清朝的都城了。

而这份签议在签定后,郝泽仁立刻将那盖了肃亲王大印的盟约,派了飞鸽送信,快速地传给了李啸。

一天之后,身在登州的李啸,收到了这份郝泽仁传来的盟约。看完全部内容后,李啸抚掌大笑。

果然不出所料啊,那肃亲王豪格畏于多尔衮可能发动的攻势,最终还是全部答应了自已提出的三个条件,没有作出任何反对,对于这个结果,李啸非常满意。

如果最终能况现这盟约上所提出的要求,那么,李啸将获得的好处,可谓多得让他数不胜数。

首先,外满的一半土地,从此会成为他的永远性领土,可以正式移民开发,却不必再担心清朝会派兵来袭扰与阻拦,这些土地,当会与库页岛和虾夷岛一样,获得良好的开发,从而从千古蛮荒的状态下,转变成一块生机勃勃的土地。

而且,这些土地,还有一个独特的地缘优势,那就是,它们正好与东西伯利亚相连接,自已将来再向东西伯利亚进兵的话,这些地方,将会是极好的补给基地。

其次,自已获得了清朝转赠的蒙古宗主国头衔和博格达彻辰汗的称号,当可以名正名顺地向蒙古诸部发起征服行动,有不服者,便以博格达汗的名义惩处之,从而最终一统草原,让蒙古诸部统统降伏在自已脚下。

最后,如果自已据有了这三州之地,那么,自已就可以这三州城池为基地,作为进一步向清朝国内发动进攻前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虎》,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虎第五百七十二章 弑帝栽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虎第五百七十二章 弑帝栽赃并对明末之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