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名声、威望

作品:皇明皇太孙|作者:我喜欢的猪头|分类:穿越|更新:2022-09-29 18:22:18|字数:8092字

朱橚,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不是贤王。要说贤王肯定夸张了一些,要说纨绔等等,也谈不上。

但是在治理黄河这件事情上,朱橚确实是真心想要出力。他不可能去黄河大堤,他也没办法出谋划策,那就干脆一点,捐献一些银钱,这些事情朱橚觉得自己可以做得到。

朱允煐实际上也明白,大明朝廷确实不算缺银钱,暂时也是可以不需要征收一些额外的赋税等等。但是治理黄淮,这不仅仅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确实要耗费无数钱粮。

肯定不能向百姓征收银钱,不能额外增加百姓的负担。只是如果一些宗室、勋贵捐献银钱,朱允煐实际上也不会去拒绝,这些银钱对于宗室、勋贵等人来说,实际上也不算是太大的负担。

手里头多了一些银钱,朱允煐自然也就有着更多的底气和信心。治理黄河这样的工程,资源越多,自然也就有着越多的底气,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既然是这样,朱允煐也就不会假客套了,他知道这样的事情在这样的年代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朱橚看起来就比较开心大的事情他做不了,但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也能够做些。

如果治理黄河旁人是如何想的,他肯定管不住。但是周王府一脉,也是应该在这些事情上出一把力,谁让周王的封地曾经就是在开封。旁人不知道黄河水患的威胁,周王一脉不能不知道!

虽然朱允煐也明白,治理黄河肯定是需要由朝廷为主力军,这一点也是必须要承认的事情。指望募捐等等,这不可能筹措到足够的资金等等。更何况这些募捐等等,也是需要注意一些,千万不能出现摊派等等。

朱允煐一直都是很清楚,治理黄河说不定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闹出功在千秋、罪在当下。

这些个时候,自然也就意味着朱允煐需要注意一点,肯定不能扰民,不能让一些人有机可乘。

和朱橚闲聊了一会儿,朱允煐也就让朱橚离开了武英殿。

治理黄河的事情,暂时没必要和朱橚聊那么具体,只需要让朱橚明白朝廷的决心就好。至于说户部尚书要换人这件事情,别看似乎是由朱橚挑起,但是也没必要和朱橚说的那么多。

这一些朱允煐心里有数,实际上朱橚也都很清楚一点这些事情,他也不会去关心那么多。

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最重要的是办好皇帝交代的事情,这也就够了。

现在文武百官在想些什么,实际上朱允煐也不需要太多的去关心。户部尚书换人,大家或许在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出来一个趋势了,接下来围绕着户部尚书这个位置,说不定很多人需要开始发力。

朱允煐自然也就是自己心里有数,他还是会尊重一下文武百官的一些意见,有些事情也不会独断专行,肯定是要和百官们商讨一下合适的人选。

至于说最终会选择什么样的一个人选,朱允煐现在也是心里有数的,有些个事情朱允煐也确实不会被轻易的动摇。

别看朱允煐在朝堂上发了一通脾气,但是者不代表朱允煐就可以生完气就不办事。还有很多的奏折依然需要批复,尤其是没有朝议,这时候就更加需要批阅奏折了。

这些事情对于朱允煐来说再正常不过了,这也就是他的基本工作。好歹是不到十岁就被老朱抱着看奏折,由老朱和大朱不断的讲解。

别看朱允煐现在才二十六,真的要说奏折这玩意儿,朱允煐接触了差不多也有二十年了,对于这里头的一些奥妙、文章,也是再熟悉不过了。

“皇爷,太子殿下在大本堂责罚了几位宗室、勋贵子弟。”王承恩走到了朱允煐跟前,小声说道,“太子殿下考校学问,好些人都没能让殿下满意。”

朱允煐微微抬头,看向王承恩问道,“哦?太子手里头可有教鞭?”

看到王承恩摇头,朱允煐笑着说道,“你亲自去乾清宫问一下,若是太上皇不愿赐下教鞭,那咱就赐给太子殿下教鞭。管教宗室子弟、督促宗室上进,这也是太子之责。”

这套路,老朱家的嫡长子实际上都是熟悉的。

在大朱小时候,他手里有着老朱赐下的鞭子,在弟弟们不好好读书的时候,大朱可以一边抹着泪一边恨铁不成钢的去抽打不争气的弟弟们。

至于小朱小时候,扯着虎皮做大旗,在御花园里砍了根竹子,说是老朱和大朱赏赐的。不要说弟弟们不好好的读书时挨了打,一些年龄小的皇叔们,也都挨过揍。

至于那根竹子经常变,但是从来都没有人怀疑那根竹子的正统性,在小朱面前也不敢反抗。

嫡长子嘛,管教弟弟妹妹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现在这个优秀的传统需要延续下去,小小朱现在的年龄也差不多了,可以名正言顺的拿着上进之鞭督促着弟弟妹妹们上进了。他们要是不争气,小小朱就可以一边抹着泪一边恨铁不成钢的责罚弟弟妹妹们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皇明皇太孙》,方便以后阅读皇明皇太孙第633章 名声、威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皇明皇太孙第633章 名声、威望并对皇明皇太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