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死装毙犯

作品:大明伪君子|作者:南墙的那头|分类:历史|更新:2022-01-13 14:29:16|字数:6020字

“既然是如此大案,为何从不见民间流传?我不信。”

“你傻叉啊,这是皇家禁忌,多少大官贵人被砍了脑袋,谁敢乱说?”

“是极,我也听太爷爷辈说过,朝廷早就下了封口令,谁敢大嘴巴,嫌命长么?”

“这裘员外怎么就敢?”

“他哪里有这个胆量,只怕是不知从哪里见到方孝孺的诗抄,本人又好装毙,稀里糊涂就用上了里面的字,总之就是为人太过轻浮,成了装毙犯了,还是死装毙犯!”

“是极,是极,此人行事浪荡无行,吾辈当深戒之。”

“方小师爷怎么就知道,莫非他也收藏禁……”

“切,人家是‘松江府第一秀才’,秀才是可以查阅官府的地方志的,哪能不知道?”

“不要忘了,方相公还是师爷,什么官府公文看不得?这种大案要案做师爷的能不清楚?”

“这就不奇怪了,怪道我说如此绝妙好诗,竟然没有风行于世,原来如此!”

此时的裘员外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觉得已经到了世界末日,完了,装个毙而已,装出老命了。

以他的家学渊源,自然是知道方孝孺案的,也是十分清楚这条禁令的。

可是,自己又哪里知道那缑城先生就是方孝孺了?

这其实怪不得裘员外,不是他不学无术,也不是他轻浮浪荡,也不是他附庸风雅,实在是真的不知道,早知如此,借他两个胆也是不敢的。

方孝孺案发生在建文四年,其实案情并不复杂。

方孝孺乃是太祖皇帝指给建文皇帝的大臣,方孝孺也对得起太祖,在靖难之役中坚定的站在建文帝一边,并且积极出谋划策,多次与朱棣打擂台。

后来南京城破,建文帝自焚,(这里赞一个先,就事论事,包括后来的崇祯,不论对错,老朱家子孙够爷们。)方孝孺被俘,至此,方孝孺死定了。

殊不料,永乐帝(朱棣)心情不爽,定要把方孝孺押到大殿写登基檄文,羞辱一下这位建文帝的死忠。

方孝孺作为太祖的“托孤之臣”,当然更万分不爽,书呆子脾气当廷发作,长篇哭骂,大大的过了一把嘴瘾。实是过把瘾就死这典故的由来。

据说永乐帝曾问:“先生不怕灭九族乎?”

方孝孺还以中指,“灭十族也不怕!”

永乐帝怒极反笑:“好,老子成全你!”

这就是灭十族的由来。

并且方孝孺十族被斩的时候,为官者甚众,不知是气晕了头还是故意,总之永乐帝并没有罢免这些人的官。

所以后来民间咒人常说的“全家富贵”一语,也是由此而来。

还不算完,永乐帝余怒未消,下了严令:“藏方孝孺诗文者,罪至死!”

方孝孺案,距现在已有七十余年,数代人事更替,早已将当年往事冲淡。

加之当年受此案牵连极广,永乐帝手段又极酷烈,方孝孺传世的作品没人敢拿出来示人,更不敢跟方孝孺的大名挂钩。

但真心钦佩他的人倒也不少,偷偷将其大作流传于世的大有人在,只不过大多隐晦地以别的名字代替。

裘员外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偶然看到的诗集。

偏偏方孝孺一生字号众多,曾用的名和表字以及号便有“希直”“希古”“逊志”“缑城”“正学”,做过的官职也不少,古人又喜以官职定名,更是让人不清不禁。

因此方唐镜问是不是“名满天下的缑城先生所作”,裘员外的关注重点全在“名满天下”四个字上,哪里知道这位缑城先生竟然就是方孝孺?

裘员外此时肠子都悔得青了,悔不当初,悔得真心实意,悔得肝肠寸断……

后悔学会了字,后悔学会了读书,后悔学会了附庸风雅,后悔看了这首《吊李白》,一时之间竟不知从哪里后悔好了!

生出来就是个错误啊!

一失足成千古坑,如果世间有后悔药的话,就算挥刀自宫也愿意嗑上一粒啊!

裘员外涕泪横流!双腿一软,跪了!

喜欢大明伪君子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大明伪君子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伪君子》,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伪君子第33章 死装毙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伪君子第33章 死装毙犯并对大明伪君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