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书中自有

作品:大明伪君子|作者:南墙的那头|分类:历史|更新:2022-01-13 14:29:54|字数:5390字

怀恩公公拾起奏折便要退回司礼监。

很忙的,为了这封见鬼的奏折,实是不值。

这时,一份折中折从里面掉到了地上。

这就是那份被视为“祥瑞”策论了.

还糊着名,想必是从考场上直接弄出来的吧?

这就有点不对头了。

怀恩公公心里一沉。

这四人与这次南直隶的科举都不沾边,怎么可能弄出一份考生的“墨卷”?

有蹊跷!

这不止是一份“祥瑞”那么简单!

就算是这四人不靠谱,难道整个南京科举官员都不靠谱么?

要知道,正副主考是京城里直调去的,同考官是皇上下旨简拔的博硕鸿儒。

不可能所有人都辜负君恩的!

怀恩公公打开文章,一手好字。

许是看惯了馆阁体,这手字先就让人有一种蛟龙出渊的感觉,矫捷的气势扑面而来。

定了定神,怀恩公公开始逐字逐句往下看。

这一看,整个人就惊住了。

文章并非华丽,相反,辞藻平平。

里面全是用事实和数字说明问题,简直如同户部的格式文。

可越是如此,越是显得其真实可信。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看着看着,怀恩公公简直要暴跳如雷……

什么?倭国有银山?而且是够其国开采用度足够五百年的银山?

这简直是开玩笑开到了大洋上,越洋玩笑。

若是如此,那些倭寇为何还要天天抢掠我沿海百姓,不就是为了贪图财物么?

倭寇都是猪脑子么?

什么?倭国内银贱物贵,四两银子才能买到一石谷子,两国相差竟如此之大?

胡说八道!

还好,圣上没有看这篇“祥瑞”,否则,指不定会治四人一个欺君之罪。

怀恩公公都为这四人捏了一把冷汗。

可再往下看,怀恩公公又不淡定了。

这些问题统统是有原因的,文章里说得很清楚。

禁海导致了两国物资不通,未能互补,因而便有商人铤而走险,牟取巨利。

那些国内吞并战败的武士则啸聚沿海,与汉奸内外勾通,牟取暴利,此倭寇之源耳。

“资本逐利,有五成之利润,便敢甘冒奇险;有百分之一百之利润便敢不顾律法;有百分之三百之利润便敢冒杀头之风险……”

这句话,简直是说透了资本之本质!

“堵不如疏,吾当以‘经济战’之法导之。”

“何谓‘经济战’?扶其弱小,使之联合以抑其国之强主耳!”

“小者使之富,强者使之穷困。彼强且穷,必吞小国也。小国不忿则联而攻之,强主亦无法坐大,久之,必成战国混乱之局。”

“乱象成矣,何以民生?争王逐霸,必不恤民力。”

“长此以往,人口流失,耕地荒芜,强国亦必国疲力弱也,况其撮尔小国乎。”

“当此之时,我只需以偏师一旅吊民伐罪,百姓宁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乎?”

“倭国之大小领主,唯一活路便是归附。”

“若不归顺者,天兵竟可携降者为前锋,驱虎吞狼可也!”

“顷刻便可踏碎彼等疲军,雷霆之击蝼蚁,宁有全尸乎?”

“若为稳妥计,亦只需围而困之。”

“彼国之城小,且无隔夜之粮,为生计,其众亦必缚其贼首而降天兵也。”

“而此过程亦不需朝廷派兵,只需要管好商人,使之按朝廷之法行商,则大事可成矣!”

“此经济战之法,以吾计之,一年便可见成效,三年便可致倭国乱局,五年内可见大乱,十年可绝百世之患,不复再有倭国存世也!”

怀恩公公久历政事,还从来没有什么事能难得住他,可现在看这“靖倭策”,生平第一次有一种看不懂的感觉。

从直觉和策略来说,这都是一篇绝世之治倭良策。

可是,这“经济战”嘛,实是闻所未闻。

按上面的步骤推衍,大方向倒是可行,且不会耗费钱粮。

朝廷还能获取巨利,正好拯救这些年紧巴巴的财政。

按理说依策而行也无妨,反正惠而不费,朝廷又不损失什么。

可“海禁”乃是太祖定下的国策,“倭国”也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

现在这篇靖倭策一下就破了两大国策,这就很有些难度了。

当然,文章里也说了,当年太祖定倭国为不征之国,实是朝中大臣不明真实情况出的馊主意。

这些事情怀恩公公还是比较清楚的。

当年太祖派人召倭国来朝,最开始的时候倭国不敬,竟然斩了使者,太祖勃然大怒,当时就已经要下旨派人灭了此獠。

但后来诚意伯劝太祖道:

“倭国地无三尺平,人无两件衣,家无隔夜粮,连狗都少得可怜。

就算咱们得了这些地方,有何用处?

还要耗费钱粮养兵,接济那些倭民,实在是得不偿失。

就如同自己有温暖的华屋不住,非要住四面漏风的狗窝,太不划算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伪君子》,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伪君子第445章 书中自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伪君子第445章 书中自有并对大明伪君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