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金针暗渡(四)

作品:大明望族|作者:雁九|分类:历史|更新:2014-07-11 22:49:13|字数:7784字

不过让诸“观众”失望了,其他几位状元公却是半点动静都没有。

沈瑞冷眼旁观,也是瞧明白了,旁人要是接纳了“枪手”,有“东施效颦”之嫌;要是不接纳,对比之下,倒是显得寡恩薄义。既是都不讨好,干脆不理不睬就是。

沈理案头的状元文集正是沈瑞送过来的那本。

沈理倒是带了几分兴致,将后边的文章看了一遍,隐隐地有些失望,对沈瑞抱怨道:“这也太糊弄了,就算要作伪,也要寻个像样的‘枪手’出来……”

沈瑞自己的文章,就被杨廷和“批”过,倒是并不因此觉得沈琰就真的不可取,状元为文魁,他们的眼光本就高于常人。

只是想着后年的春闱,沈瑞道:“六哥,你瞧着沈琰文章火候如何?后年那一科可是有希望?”

沈理闻言,皱眉想了一会儿,半响不应声。

“六哥也看不准?是可上可下?”沈瑞诧异道。

说句实在话,沈琰前面考中举人,已经够令沈瑞惊诧的。毕竟在松江时,他连廪生都不是,不过是附生。

乡试要真的那么好过,举人也就不会被世人称为“金举人”了。

沈理摇头道:“不至于。我是想去年南直隶乡试的主考官是哪个,要是其他省的举人,如此水平也说得过去了……江南却是士子云集之地,这样的火候总觉得还欠缺些,要是没有内情,只能说沈琰的运气太好了……”

沈瑞暗道:可不是运气好么?少年丧父,兄弟两个在功名上却如此顺手;当初在松江呆不下去,到了南京就能顺顺利利地当了举人,过后又得了乔家做岳家。要是乔大老爷没有官非,乔老太太没有去世,乔三老爷有了江南的履历与资历,高升是肯定的,也算是个依靠。

几个状元公毫无动静,等着看热闹的士子们闲不下,将顶着其他几位状元名字的“伪文集”买来一对比,自觉得了真相。不是其他诸公不提挈后辈,实是其他“枪手”的文章寻常。

一时之间,羡慕谢氏族人的少了,嘲笑其他“枪手”的人多了起来。

就是南城书院这里,士子提起此事,也都是带了酸气:“原来是建昌伯的书坊,怪不得这样大的手笔。不说别的,就是前面货真价实的文章,要不是建昌伯出面,也不会收集得这样齐备;至于后边的‘狗尾续貂’,不提也罢……不知哪个小子祖上烧了高香,得了这般际遇,却是草包一个,做出狗屁不通的文章,否则岂不是又是一个状元府上客?”

沈琇是知晓内情的,听得在旁直磨牙。

要是早年,他立时就要站起来,现下却是晓得轻重。他已经得沈琰嘱咐,一定不能对外宣扬此事。

如今外头传得沸沸扬扬,几位“枪手”的伪作也被那些红了眼的士子盯住,恨不得一个字一个字的挑错,贬低到尘埃里。沈琇憋了一肚子的气的同时,也暗暗庆幸,幸好外人不知其中一人是沈琰,否则他们兄弟在南城书院就无法立足了。

至于知情的沈瑞与沈珏两个,沈琇只担心了一下,就撇到脑后了。要是那兄弟两个对他们兄弟真有恶意,也不差这一个小辫子。担心他们两个的话,还不如担心周秀才。

沈琇一边闷气,一边担心此事对兄长的影响。

沈琰经过最初的慌乱,倒是镇定下来。他为难的,是沈瑞提出的条件。

他看的出来,沈瑞说这样的话,并不是有意为难自己,而是代表尚书府表示那边的态度。两家祖上虽是同源,却隔着人命,只有仇没有恩。即便在兄弟两个的功名上,尚书府那边无意为难,可也无心施恩。提出“交换”,也是为了以后两不相干之意。

如今又出了顶名“伪作”,沈理虽至今没有追究的意思,可不代表沈理会不晓得此事。沈琰虽与沈瑞接触不多,可也知晓沈瑞早年在松江守母孝时曾随沈理读书之事。远近亲疏,还用说么?

乔三老爷“器重”他,非要嫁女,为的是他是松江人,且姓沈;周秀才坑了他一把,想将他拉进权贵人物的博弈,为的也是此事。

父祖的坚持真的是对的么?

说起来松江沈氏发迹前,也不过是寻常人家……

喜欢大明望族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大明望族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望族》,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望族第三百一十九章 金针暗渡(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望族第三百一十九章 金针暗渡(四)并对大明望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