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山重水复(一)

作品:大明望族|作者:雁九|分类:历史|更新:2019-06-19 09:44:34|字数:11196字

李熙哼笑一声,道:“朝廷诸公对宗藩一向慎重,这个我是知道的,不过大人应更清楚,这几年来,庆成王府惹了多少祸端,皇上申饬了多少回?”

庆成王府那些仪宾作奸犯科委实太多,皇上厌烦庆成王府也是摆在明面上了的。

实际上,庆成王府又何止几个仪宾为恶呢!

当初南海郡君闯去京城被遣返回庆成王府并下旨问罪后,庆成王就曾上书痛陈他子女儿孙不孝,说了包括南海郡君在内的许多郡君、乡君及镇国将军朱奇滔、朱奇浙等诸多不法。

虽说当时是以退为进吧,但也确实就是有那么多不法事的。

庆成王有多少子孙呢?现任庆成王朱奇浈记录在册的成年子女就有九十多人!

据说首代庆成王有子百人。

庆成王乃是晋王一脉,晋王系共有郡王二十四位,这子嗣不是一般的繁茂。

那些郡王、将军、县主、郡君纷纷出去建府造宅,如现下的汾州城有半数地方是庆成王府的,另半数呢,属于另一位晋王一系郡王——永和王。

除了官衙还在城中,百姓都被挤到边角地方了。

这样多的龙子凤孙,哪个不是眼高于顶,视百姓如家奴,为祸地方的事哪里会少了。

冒出头的、被申饬的不过是一个庆成王府罢了,可实际上,山西宗藩实是大问题。

“皇上的意思,大人不知道?”李熙直视沈珹,咄咄道。

沈珹一时语塞,进而有些恼羞成怒,拍着案几喝道:“李公子倒是要来教导本官了?!”

“不敢。”李熙说着不敢,却不曾移开视线,口中更没有半分退让,道,“山西宗藩如今是个什么境况大人不知道?”

“山东清丈田亩,宗藩那边清出来的千顷有余,这还是不好从严呢。山西可敢清丈?”

“我细细查算过,山西境内有亲王府三,郡王府七十四,藩府宅邸逾三千!(指辅国将军、县主、郡君等的宅邸)”

“而庄田,仅晋王府就有四千余顷,各亲王郡王、将军县主合计只怕不下两万顷!”

“大人在山西多年,熟知山西民情,这山西,一共有良田多少亩?”

“夺了田,还要争水,百姓要么没田,要么有田无法引水浇田,一年又能得多少收成?”

“有了收成,又有多少如当初南海郡君仪宾那般兜揽解纳税赋、敲诈勒索小民的?”

“‘民以食为天’、‘地为民之命’呐,大人!”

一句句皆如利箭。

刺得沈珹一句也答不上来。

这是多少年积弊了,打宣德年间起就是困扰山西的大问题了。

山西大小官员谁人不知?

历代皇上不知吗?!皇上太知道了!

那,皇上又想怎么做呢?

当今,早就厌恶庆成王府了。

正德元年又有山西流民往京城去险些惊了圣驾的事。

皇上岂会不疑心晋王府?只怕对晋府也是多有不满!

但能怎么样呢?

靖难之后,事涉藩王,朝廷总是谨慎再谨慎,生怕逼反了藩王,再逼出成祖那样的人物来。

再是不满,也不过是敲打敲打,没有天大的错处,也不能削藩。

这些年,藩王除国的,都是“无子除国”。

偏在山西的这群宗藩,个顶个的能生,真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让孝庙和当今这子嗣不丰的情何以堪,哎。)

而今,安化王反了!

同在西北,安化王与其他藩王可能没有丝毫联络吗?

可能的。

但,谁在乎呢?

就算真没有,也,“可以让他有”。

造反,那就是天大的错……

削藩,贬为庶民,名正言顺。

沈珹额角有些见汗,他想到了这些可能性,但是,他能做什么?

他艰难的吞了口口水,咕咚一声,声音大得惊了他自己一跳。

李熙仍是那副笑模样,声音低沉,道:“大人也是知道,这山西边贸里,有晋王府多少抽红?!庆成王府还有几位仪宾好能耐,能直接搭上那边的商贾?!啧啧,草原上,都是骑马挎刀的,谁知道是商贾还是马贼,还是骑兵呢……”

沈珹瞳孔一缩,半晌才道:“你与本官说这些,又有何用?本官也不是那能做得主的。”

李熙却道:“大人在参议任上也有年头了。”

沈珹脸上更黑了。

当初他为宗子,不说举合族之力供给他也差不了多少。

宗房经营族产,落下的那许多银钱,让他在京中走关系探门路时出手阔绰,很容易达成心愿。

彼时他伯父沈沧、舅舅贺东盛都身居高位,很是提携于他,他也算是仕途顺遂。

那会儿九房的旁支沈理中了状元郎,又娶了阁老的女儿,他还很是不服气了一阵子,明里暗里较着劲。

可如今再看呢……

分了宗,族长归了五房,族产交出去,宗房还落得族人埋怨。

沈理一跃成了湖广布政使,从二品的封疆大吏!

便是沈瑞那个小娃儿如今品级都在他之上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望族》,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望族第674章 山重水复(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望族第674章 山重水复(一)并对大明望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