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支星际运输舰队的订单中,4支运输舰队订单是麒麟资源开发集团下的,主要用于星际采矿和星际矿产运输,剩下的1支运输舰队订单是万城基业下的。
本来这事情和万城基业没什么关系,但是万城基业想要介入将来星际运输业,加上手里现在又不缺钱,干脆就提前下订单。
就算将来没有固定的星际运输任务,也可以租借给兄弟企业使用,别看这些订单很多,撒在茫茫宇宙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支星际科考舰队订单是白虎科技公司下的,用于旗下星际科考任务,同时也承担兄弟企业的星际科研任务。
虽然他们向太阳系发送了很多探测器,但是这些探测器都是在地球周边进行探测,由于其局限性比较大,对太阳系外围探测的作用不太大。
如果他没有自己2支庞大的科考舰队,就可以常年在柯尹伯带内外围进行科考任务,对人类了解太阳系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过他们的资金不足,目前还没有能力同时建造两支星际科考舰队,这需要360万亿元的资金,绝对不是他们能够承担的。
所以他们的订单会排在最后面,就算想要建造,也只会先建造小型科考舰船,虽然不能长期在太空中漂泊,但是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如果白虎科技公司的太空旅游和星际旅游项目如预想的那样开展起来,未来倒是有可能筹集到这么多的资金。
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白虎科技公司正在扩大自己的太空旅游航天飞机的数量,尽快将有钱人收割一遍,然后再降价让普通人也有体验的机会。
不过增加航天飞机的数量目前是保密的,因为一旦消息泄露,就可以算出他们的运载能力,也就能算出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大降价。
如果大家都认为一两年就会降价的话,有钱人可能就会等一等,毕竟他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则省,更何况这笔钱也不是小数目。
如果降低到50万元左右的费用,不说国际市场,光是国内的市场,就非常可观,50万元也就国内民众几年的积蓄而已,去太空看一看,也算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如果国内10亿人次进入太空,就意味着至少500万亿元的市场规模,造两支科考舰队也就不存在资金问题了。
所以白虎科技公司不是赚不到钱,而是需要时间,将他们的订单排在最后面,让其有时间积累资金。
3支军事星际舰队,也不是国家下的订单,而是他旗下产业集资建造的,目的是未来保护星际航道安全,维护太空秩序。
当然,这只是正大光明的理由,实际上目前能够进入太空活动的国家和私人非常少,就算有能力,也只是发送一些探测器而已。
发送探测器还无法对星际航道造成严重影响,也无法破坏太空秩序,能够从事太空运输、开采和科考的单位,都是他旗下企业,根本就用不着维护秩序。
之所以还要打造三支军事星际舰队,目的还是让所有人对他们从事太空采矿和星球开发等工作闭嘴,毕竟实力才是硬道理。
只要三支军事星际舰队摆在那里,就算有意见,也只能乖乖闭嘴,也省的相互之间扯皮,给他们从事太空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军事舰队还可以临时客串,从事其他活动,例如星际探测任务,部分运输任务等等,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是没有专用舰船那么专业而已。
军事舰队他们短期内只会建造一支,原因就是成本太高了,哪怕是他旗下所有企业集资建造,建造一支军事舰队,成本也要150万亿元,造价更是达到300万亿元。
前期还是以能够快速创造经济价值的采矿和运输舰队为主,如果开采一颗价值很高的小行星,就意味着庞大的财富。
有了丰富的原材料,建造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所以当前任务还是采矿和运输矿产资源,而科考舰队和军事舰队,前期都是以建造小型舰船为主。
叶子书看了他们的新订单计划,虽然耗资庞大,但是他并没有阻止,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规模并不算很大。
更何况这是一份远期订单计划,下订单的企业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生产,只要不逞强,不形成大量债务,不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就行。
围绕着星际舰船制造的产业,需要根据这份新的订单计划进行扩产,目前的产能和这份订单计划相差甚远。
在他们的汇报里面,想要将这三块业务分开,寰宇集团负责建造运输和采矿领域的星际舰船,和他们目前的业务相匹配。
白虎科技公司想要成为军用舰船的集成商,这和他们的主营业务是相匹配的,而且涉及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适合交给其他企业集成。
麒麟工业集团想要拿下科考等特殊用途星际舰船的集成业务,但是白虎科技公司觉得自己这块也能做,而且过度分散,不利于资源合理利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