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这样一艘星际运输舰,就已经将麒麟基础工业集团这些年积累的资源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被10艘小型运输星舰给消耗一空。
运输星舰和战舰的区别,就是内部空间非常大,因为主要是用来运输,内部空间尽量足够大,不然装载的体积就比较有限。
中型星舰星舰下面,还有10个小型星舰装配区域,长2.2公里,宽1.36公里,高度0.84公里,基本上按照黄金比例设计的。
就算是小型运输星舰,同样配备了两门超能武器,都是多用途超能武器,既可以发射超能激光,也可以发射超能电磁波。
这些武器主要适用于自卫,虽说目前有点杞人忧天,因为太阳系还没有对它们构成威胁的武器,但是这些都是为未来准备的。
毕竟一艘星舰的使用周期非常长,像这样的星舰,使用上千年都非常轻松,保养得好,使用上万年也是可以的。
建造一艘星舰难度极高,耗费的资源极多,必须要经久耐用,绝对不能当作廉价商品来对待,能够用多久就要用多久。
为了在两年内将1艘中型运输星舰和10艘小型星舰装备完,光是装备的通用机器人数量就高达2000万,动用的机械设备更是不计其数。
虽然大部分零部件和材料,都是通过长江水系运过来的,但是动用的超大型运输机次数同样不少,达到了10万架次。
还有很多零部件是通过超级磁悬浮列车已经汽车运输过来的,不然想要将所有的材料和零部件聚集在这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整个装备过程实行24小时不停歇,幸好是通用机器人,如果用人工的话,就需要6000多万人才能在两年内完成装备。
这样一支运输舰队,成本价为60万亿元,这里面还没有计算知识产权等成本,光是材料、生产和装备成本,销售价格为120万亿元。
如果放在10年前,他连想都不敢想,从资金方面来说,除了我国之外,其他任何国家举国之力都很难做到,因为他们的gdp数据和消耗的资金相比,都相差甚远。
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虽说整个产业使用的通用机器人为1亿,但是考虑到通用机器人的效率,最低按三倍计算,至少也需要3亿人参与。
而除了我国有这么多的人口之外,其国家很少有这么多人口,更何况还是高素质人口,就这一条就卡死很多国家。
从资源获取的角度来说,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对外贸易盈余,才能从全球购买如此多得资源,换做任何其他国家,光是资源消耗就难以承受。
更何况这里面还有大量的稀有资源,就算将地球挖空了也无法攒够,要不是麒麟能源工业集团能够实现转化,我们同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更是不可能了,建造这样体积和重量的星舰,慢慢弄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想要开起来,常规动力力有未逮。
像这样的中级星舰,重量超过350亿吨,这还是材料技术先进,如果按照常规材料建造的话,为了坚固性,只会堆积更多的材料,内部空间要小得多。
如果还要使用常规动力系统,将350亿吨的重物飞起来,不说能不能做到,就算是做到了,内部空间基本上都被动力系统占据了。
裴晴跟着他过来,都没有心思说话,而是到处跑到处看,对她而言,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庞大的人造之物。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pp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苹果均可。】
如果是普通人,想要登上星舰,还需要乘坐专门的运载工具,裴晴就没有这样的烦恼,几乎可以三百六十度对星舰进行观察。
甚至还跑到星舰内部看个究竟,中型星舰内部主要分为七个区域,分别为生活区、娱乐区、驾驶区、仓库区、功能区,物资供应区和矿物提炼区。
生活区和娱乐区是连在一起的,也是比较集中的区域,位于驾驶区的旁边,仓库区占据面积空间最大,整个内部空间,80%以上都是仓库区。
毕竟这是运输星舰,如果仓库区非常小,运输量就非常低,所以仓库区占比非常高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功能区是最分散的,包括动力系统、能量供应系统、武器系统、感应系统等等,并不会集中在某一个地理位置区域。
驾驶区占据的空间是最小的,却是整个星舰大脑所在区域,安全防护级别也是最高的,在这里可以了解整个星舰的所有信息。
而且还能在驾驶区了解星舰对外部探测的信息,这艘星舰对外实时有效探测区域为一个天问单位,最远探测距离没有上限。
其实最远探测距离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就算探测上百亿光年,对星舰来说也是上百亿年前的事情了,而且准确性比较低,没有多大的行动指导意义。
真正有效的还是实时有效探测距离,探测不只是依靠光线,还牵扯到空间波动、宇宙电磁波、引力波等等,应该算得上是地球最先进的探测系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