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群星陨落

作品:最后一个唐朝皇帝|作者:高野舞|分类:历史|更新:2022-02-06 00:56:55|字数:8364字

武宗时代后,唐诗充满了浓重的感伤气息,遣词造句盛行着雕琢风气。

在这一段时间,极负盛名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他俩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虽然在他们之后还有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倡导发扬新乐府派创作方式,但艺术成就并不高,在后世留下巨大名气的只有小李杜二人。

李义山虽然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的确非凡,不但在后世有一大批粉丝,在现在这个时代仍然有大批追随者和崇拜者,一首无题是无数失意男女的口头诵。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已惘然?已惘然……

高克礼转呈的六十多篇诗作,李晔一一看完了,写得好的挺多,格律音韵也都具备,但这些诗作都不能引起李晔共鸣,璀璨的唐诗也随着江河日下的国势走向坟墓了。

倒是被李晔赶去房州主持山南东道大局的崔胤,似乎对李晔的决策有些不满,抄袭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了一首《处置督师至万年示陈生》。

“北望长安家何在?雪拥终南马不前,知尔赴此有心意,早收吾骨洵水边!”

诗中的陈生叫陈长廷,在中书省秘书监做事,是崔胤的下属。

崔胤出发山南东道赴任的当天,有不少官员都去送行了,其中就有陈长廷,得知陈长廷要随驾兴元,哀莫大于心死的崔胤顿时心生一计,连忙化身文抄公作了这诗。

陈长廷懂,面上挤出两行猫尿,暗示领导放心,下官一定把相公心意送到天子面前,但他没急着呈送李晔,而是在耐心等待机会,不然会显得动机不纯。

今天高克礼集中呈送达官显贵的诗作,早有准备的陈长廷看准机会,耗费重金一千钱,悄悄买通近侍高克礼,把这首诗夹在里面,又暗示高克礼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

高克礼收了钱,面上自然应下,但当李晔询问崔胤这首诗是谁呈送时,高克礼便装出大吃一惊的样子,说自己完全不知情,肯定是谁捎带在里面的!

看到高克礼躲闪的眼神,李晔心中一笑,已经知道了实情。

罢了,搞搞这些小动作倒也无妨。

只要不勾连外官,不意图染指禁军,李晔对这些奴婢的忍耐力很高,而且这样也有利于李晔了解情况,毕竟有些话朝臣不敢对皇帝直说。

要是李晔把这条路也堵上,那些外臣的难言之隐,李晔就彻底听不到了。

作为皇帝,好话要听得,坏话也要听得。

沉思少许,李晔交代高克礼道:“派人买些补品去房州看看崔相公,另外把东道给朕盯紧了,要是他们有什么小动作,立刻飞马报与朕知晓。”

高克礼躬身应下,转身选人去了。

对于这个崔胤,李晔很是忌惮。

这家伙阴险狡诈,又长袖善舞,历史上在宦官刘季述等人废黜昭宗后,就是他一手策划了神策军兵变,一举诛杀刘季述等人,成功帮助昭宗复位。

后来宦官韩全诲勾结李茂贞掳走昭宗,恨得咬牙切齿的崔胤便呼叫盟友朱全忠救驾,虽然他是抱着把昭宗救出来的打算,却是一手将李唐送进坟墓。

但论起对皇帝和大唐的忠诚,崔胤不比当世任何一人差。

救出昭宗后,崔胤与昭宗重组禁军,没过多久,朱友伦死在了长安,这成为了宣武与长安翻脸的导火索,毕竟朱温对崔胤重组禁军的行为很怨恨。

朱全忠与崔胤翻脸后,密奏昭宗弹劾崔胤说:“司徒兼侍中、判六军诸卫事、充盐铁转运使、判度支崔胤,身兼剧职,专权乱国,离间君臣。”

一大堆官衔与八字罪由连在一起,便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下面列了一些事实,接着直接提出处理要求:“请陛下立即诛之,兼其党与,布告天下!“

随后还附列了包括郑元规在内的一串名单,看完奏章的昭宗只觉天旋地转,颓然歪倒在榻上,他很清楚,只要他同意处置了崔胤,他将落到比在凤翔城中更糟的地步。

沉思之后,昭宗便不打算按朱温之意下诏。

见皇帝没动静,汴军便直接围了崔胤和郑元规等人的住宅,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摊牌的节奏,昭宗苦思无果,被迫下诏处死崔胤。

当汴军闯入崔府后,崔胤就知道事情来了,但他不知错在何处。

虽然他表面上和朱温是盟友,是个玩弄权术排斥异己的奸相,备受朝野攻讦唾弃,但他骨子里却是对抗朱温的,不过还远没有到公开的程度。

甚至暂时也没有这方面的谋划和行动,谈不上有谁泄密。

他和朱温结盟是想尽力作一些能维系朝廷继续存在下去的事,况且也并不打算触动朱温在关东的利益,表面上对朱温的态度也是恭敬有加。

看起来,一内一外的两人就真的好像是铁杆盟友一般,没有任何破绽。

不等到崔胤搞清楚朱温的杀人动机,汴兵就已经成群结队冲入相府,其中包括一些充作新兵的卧底汴人,看到这一幕,崔胤知道自己早就输了,今天大限已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最后一个唐朝皇帝》,方便以后阅读最后一个唐朝皇帝第61章 群星陨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最后一个唐朝皇帝第61章 群星陨落并对最后一个唐朝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