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怎甘心让李子安骑到他的头上来?
他深吸一口气,也是抽出了剑,剑指天空,喝道:“执迷不悟,那就休怪本王不念及血脉之情了!左右副将何在!”
“末将在!”
“末将在!”
两员持枪大将策马而出。
“给本帅擒拿眼前这个乱臣贼子,若敢反抗,格杀勿论!”
信王冷酷无情道。
“执迷不悟的是你!今日有本宫在此,谁也休想踏过清源山半步!”
庆阳轻摇螓首,丝毫不惧。
信王不知这个大侄女到底是哪来的底气,哈哈大笑起来:“大侄女啊大侄女,你区区一人一马,焉能抵挡得住本王身后这二十五万大军?你这是蚍蜉撼大树,螳臂挡战车,自不量力也!左右副将,还等什么,给本王擒拿庆阳,生死不论!”
左右副将是虎贲营的都指挥使,亦是轩辕昌虎的左臂右膀。可惜轩辕老将军被陛下解了军权,回家养老去了。
好在陛下还算有分寸,没有直接将虎贲营解散,而是交到了信王手里。
此时,两位大将也只能硬着头皮冲上去。
他们当然知道眼前这位就是受人敬仰的庆阳公主,在长安保卫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他们是将士,只听将令。
而眼下,他们的大帅是信王李载钧!
信王有令,他们不得不从。
庆阳当然不会单枪匹马就独闯军营。那不叫英勇,那叫愚蠢。
“轩辕老将军,看你的了。”
她随即将剑一挥。
身后二十丈开外,突兀出现了五万大军,组成了一个个方阵,军旗招扬,遮天蔽日!
一个老将军,从大军中策马奔腾而来。
马蹄声由远及近,分外刺耳。
信王童眸骤然一缩,难以置信!
他深谙兵法之道,亲率大军打过的战役也不少。
可是现在,竟然有人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耍花招。
这一眼望去,不下于四万战士。
朗朗乾坤之下,这是如何做到的?
信王咬了咬牙,不可思议道:“不可能做得到!即便是有【瞒天过海】之神通,也无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庆阳此时眸中突兀地流露出一丝柔情。
左手上,多出了一卷书。
“王叔乃是兵法家,本宫当然要做一些准备。【瞒天过海】虽强,但又如何瞒得过王叔你的眼睛?但若再加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呢?”
庆阳用指腹轻轻抚摸着手中书卷。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信王眉宇微皱,满脸疑惑。
为何他从未听说过。
难道是哪位兵法家新创的兵道神通?
庆阳扬了扬手中的书卷,笑道:“王叔不知也正常。这是李子安为踏入文道三品境而着兵书,名为《三十六计》。汉朝开国大将韩信曾用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不过汉史残缺不堪,王叔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秦、汉两朝的历史十分的混乱。因为那两朝一直都是内乱外患,战火连天,留存的历史也是十不存一。
庆阳其实也不知道她的李郎到底是从何处考究的这兵法之策。
不过既然被文庙认可了,那就表明此计前人使用过,而且效果很棒!
再加上李子安前往洛阳之前,特意将部《三十六计》交到她的手上。
如此,有兵书加持,她用起计策来当然是游刃有余。
故而,即便是兵法家信王,也未能勘破她的这番计谋。
言归正传。
当轩辕老将军现身后,信王大军中微微有些骚乱。
人的名。
树的影。
轩辕昌虎虽老,但雄风不减当年!
在燕王、李子安这些年轻将领成长起来之前,大胤的将士们可都是听着轩辕昌虎的英雄事迹长大的。
此时,冲击到一半的左右副将也是懵逼了。不过很快就缓过神来,急急勒住缰绳,眼中闪露着激动与兴奋之事!
“章石,林山,听令!”
轩辕昌虎看着这俩副将,轻飘飘地叫唤道。
“卑职在!”
两将齐齐滚鞍下马,放下长枪,膝盖跪地,大声喝道!
这是从军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轩辕昌虎见状,还算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收拢虎贲军全体将士!”
“卑职遵命!”
两大将跳上马背,转身对着军营,扬起长枪,运转内劲,声音如雷:“虎贲军全体将士,列阵!”
轰轰轰!
军营中,虎贲军将士绕开大军,齐齐出列。
信王见状,恨地咬牙切齿:“吾乃信王,奉天子诏令,手持虎符,尔等身为大胤将士,岂能听命于贼寇!”
但是,信王的话,没能影响到虎贲军中任何一名将士。
军令虽然如山。
但有些事,有些人,却胜过军令!
将士们默不作声,在各自校尉的指挥下,站到了轩辕昌虎的身后!
虎贲军的前身,本就是轩辕一族的家将!
皇帝之所以能够容许这样的军队存在,正是因为轩辕这个姓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