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满脸严肃之色近乎于一字一句地沉声开口说道。
见此情形。
立身于陈老太爷身旁一侧的陈子元面色亦是不由得郑重起来。
“还请爷爷放心。”
“爷爷先前所言。”
“孙儿定牢牢铭记于心,绝不敢遗忘丝毫!”
陈子元满脸郑重之色地沉声开口保证道。
“荀延山此子自幼常伴荀公瑾左右。”
“乃荀公瑾悉心教导出来的荀氏一族未来接班人。”
“与此子交好。”
“于我陈氏一族而言有益无害。”
陈老太爷满脸严肃之色地轻轻拍了拍陈子元肩膀,随即再度缓缓开口说道。
“延山兄是不差。”
“但您孙儿我同样亦不差啊。”
陈子元闻言不由得佯装不服气道。
“不差不差。”
“你们两个都不差。”
陈老太爷闻言不由得哑然失笑一声。
随即再度轻轻拍了拍陈子元肩膀以示安抚。
......
......
一两刻钟后。
已然古稀有五高龄的陈老太爷终是在陈子元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再度行至松竹院内。
“扶吾去书房。”
已然有些气喘吁吁的陈老太爷缓缓抬手擦了擦额头汗水,随即缓缓开口说道。
“是,爷爷。”
心知自家爷爷主意一定,便再难有人劝得动的陈子元闻言只得微微俯首应是。
随即搀扶着陈老太爷再度朝着松竹院深处行去。
复一刻钟后。
已然古稀有五高龄的陈老太爷终是在陈子元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行至松竹院书房。
待将陈老太爷搀扶至上首太师椅之上稳稳落座后。
陈子元遂将手中灯笼暂置于一旁,随即自袖摆之中取出火折子缓缓点燃书房灯盏。
随着数盏暖黄色烛光相继燃起。
原本昏暗的松竹院书房不多时便已然亮如白昼。
“坐吧。”
待原本昏暗不堪的松竹院书房彻底大亮后。
已然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的陈老太爷随即示意陈子元落座于书案一侧的客座之上。
“是,爷爷。”
陈子元收起手中火折子将其再度置于袖摆之中,随即面朝陈老太爷俯身拱手行之一礼。
见礼过后。
陈子元方才迈步走向摆放于书案一侧的客座。
随即不徐不疾地落座于客座之上。
“爷爷。”
陈子元方一落座于客座之上,便不由得出言唤道。
‘恩?’
陈老太爷望了一眼窗外夜色,随即望向已然端坐于客座之上的陈子元。
“今日荀老太爷突然登门拜访。”
“可是因燕王殿下漠北大捷一事?”
陈子元斟酌再三,最终还是缓缓开口问道。
“燕王殿下漠北大捷一事你知晓多少?”
陈老太爷闻言并未否认,但却亦并未直接承认。
反而是面色渐显严肃地望向陈子元开口反问道。
“今日酉时前后。”
“父亲遣人送来消息。”
“言今日朝堂之上提及燕王殿下漠北大捷一事。”
“陛下因漠北大捷欲为燕王殿下破格赐珠三颗。”
“然而提议一出。”
“便遭到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上官鹿、武英殿大学士敬永贤以及东阁大学士庞启帆阻拦。”
“后文华殿大学士姜志宏、华盖殿大学士温复以及谨身殿大学士姚延津三人相继出列下场。”
“诉请陛下为燕王殿下破格赐珠三颗。”
“而与燕王殿下关系最为莫逆的晋王殿下则紧随其后亲自出列下场。”
“晋王殿下方一出列下场便大斥武英殿大学士敬永贤。”
“随后则同姜大学士、温大学士、姚大学士一同诉请陛下为燕王殿下破格赐珠三颗。”
“此后短短半刻钟的时间里。”
“武陵王、丹阳王、豫章王、东海王等一众老资历的宗室勋贵。”
“无不纷纷出列下场诉请陛下为燕王殿下破格赐珠三颗。”
“此事至此便已然再无丝毫悬念可言。”
“陛下随后亲自下旨为燕王殿下破格赐珠三颗。”
“燕王殿下亦因此成为我朝有史以来就藩时间最短且最年轻的三珠亲王。”
陈子元闻言微微一顿,随即不徐不疾地将自身所知一五一十事无巨细地全部道出。
“今日朝堂之争。”
“你如何看待之?”
陈老太爷闻言沉默数息,随即面色极其严肃地沉声开口问道。
“回爷爷问。”
“以孙儿之拙见。”
“今日朝堂之争。”
“既是新旧之争。”
“亦是国本之争!”
陈子元闻言不由得沉吟数息。
随即低声近乎于一字一句地沉声开口说道。
“既是新旧之争?”
“亦是国本之争?”
“缘何得出如此结论?”
陈老太爷闻言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随即不徐不疾地开口问道。
“回爷爷问。”
“据孙儿所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