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大鉴炉

作品:明末之席卷天下|作者:明镜要高悬|分类:穿越|更新:2022-10-03 10:53:08|字数:6164字

他刚打了义州,皇太极正想找自己霉头,自己要避避风头。

万一再把皇太极打重了,崇祯可要喘过气来的。

李自成现在那边不给力,丁毅指望明朝灭亡,还得靠皇太极。

历史上的农民军也全靠皇太极,每次被明军打的半死或要覆没时,皇太极就入关,立马又喘过气。

而丁毅现在的地盘和人口还太少。

只有再好好经营几年,大员也发展起来,人口破百万后,差不多可以打团。

“我将用水师把兵马运至江华岛,你让你王死守汉城,到时我们的兵马会从后面上岸,袭清兵后营,一举破之。”

使者记在心上,匆匆回朝鲜。

丁毅等使者离开后,召集诸将议事,商议出兵朝鲜之事。

有人觉的这么冷的天出兵对东江火器兵不利,特别朝鲜那边大雪天比较多,丁毅现在大部份还在用鲁密铳,怕到时会影响击发。

但丁毅和诸将解释,朝鲜必须要救,一定要帮。

不说双方签了盟约,就朝鲜每年替东山运来大量的大木,粮米,还有购买东江鸟铳,火药,铁炮等,都必须要救。

一旦被清兵攻破,东江会失去所有来自朝鲜的支援。

阮文龙马上向诸人汇报了下,仅去年和朝鲜的交易,就得到银两三十三万,粮米三十万石,各种适造大船的大木,五千根。

所以朝鲜是绝不能放弃的。

这样上下很快达成一致,出兵朝鲜。

虽然决定出兵,但出多少兵马,打到什么程度,也是众人要好好商量的。

打的重了,不利于丁毅的大计,打的轻了,也不划算。

经过丁毅和诸将一番讨论,最后决定出兵一万二。

抽陈有时21营,三司九局,肖永秋7营三个司九个局,何小车35营,九个局,另从旅顺马跃部抽来三个局,徐威部抽六个局(归马跃指挥),

全军合计统兵4400左右,枪盾兵5000余人,另有炮兵1600,袁有才骑兵1000。

随行大将为陈有时,肖永秋,何小车,马跃,袁有才。

这次会防止大雪天,丁毅抽调全军一千多杆燧发枪,都集中到何小车部。

同时旅顺这边,也在加班加点,扩建火器工厂,争取明年扩大产能。

议定出兵后,丁毅一边调派兵马,准备物资,一边回忆原历史。

他实在记不住原历史什么时候打的,清兵出了多少兵马,但思来想去,皇太极最多也就好像出三四万兵马。

以他现在一万兵马,防守战是完没问题,野战的话,也能打,但尽量避免,以防重大伤亡。

十一月下旬,李忠义请丁毅到长生岛去。

因为这几年随着丁毅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原猪岛匠作局已经不够用了。

为了加快燧发枪的制造,李忠义不得不建造更大的炼钢炉。

丁毅的燧发枪使用全钢,需要大量的铁料,更大更多的铁炉,还有更多的人。

这也是他为什么自从燧发枪制出来后,装备很慢的原因。

打个比方。

他们从日本和其他地方运来的铁矿,先提炼铁料,再五六炼成为熟铁,然后以苏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放在坩埚中炼。

当时明代的炼钢技术已经算是领先世界,欧洲各国到18世纪才发明生铁和熟铁放在坩埚中炼的方法。

因为丁毅用钢多,需要把生铁炼五六次为熟铁,再来炼钢。

他以前的铁炉都已经远远跟不上需求。

最少他就五个炉子,有时生铁六熟,大伙就等着熟铁用,工匠们可以几天没事干。

后来随着人多,铁料多了,用钢多了,丁毅和李忠义发现炉不够用。

为了扩产燧发枪,丁毅下令多建炉,宁可炉等人等料,不能让工匠等钢和铁。

于是这两年,他们在长生岛开建大炉。

这个大炉,叫大鉴炉,也是明代官方最大的炉子了,每炉炼铁可达八万斤。

为提升效率,每炉都有几百工人在负责,有司炉者,掘铁矿者,汲者,烧炭者,用骡马运料者,上下运船的,各百人以上,每个炉子都有一套完整的运作系统,配备适量的工人,及大提高了效率。

喜欢明末之席卷天下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明末之席卷天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席卷天下》,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席卷天下第568章 大鉴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席卷天下第568章 大鉴炉并对明末之席卷天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