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一章 中央衙署机构调整

作品:大明1805|作者:王子虚|分类:历史|更新:2023-04-06 00:46:12|字数:8880字

本来大学士相对同级的尚书们,在实际地位上就是有些劣势的。

以后有了正一品的九卿,那自己这些大学士,就越来越近似于古代的内臣了。

结果现在皇帝一句话,大学士们就直接解脱了。

自己果然还是皇帝自己人啊,外朝品级上限提升,自己的品级也跟着升。

关键是,九卿的职务分配,皇帝把这个活儿交给了内阁大学士,而不是给外朝的吏部。

这一下子就把内阁的地位实际提升上来了。

逻辑上也完全合情合理,九卿是各部的上级,怎么能让吏部来决定呢?

自己作为皇帝秘书,来给皇帝做这件事情正合适。

虽然九卿实际的职责,皇帝本人已经基本明确了,自己就是把细节补充完整。

所谓的改革处的实际任务,肯定仍然是把皇帝的设想整理出来,公布下去而已。

但是这两件事情的象征意义仍然非常重大。

这说明,外朝的各种重大调整,都将通过内阁来完成。

朱简炎安抚了内阁的大学士们,继续说明自己已经定下来的方向:

“设立九卿的同时,朝廷各部准备了很久的调整方案,也可以同步实施了。

“拆分工部的军器、舰船两司出来,成立单独的部门,专门负责军事器械研发、制造。

“拆兵部为海军部、陆军部、空军部三个部门。

“成立民部,主管劳动相关制度的制定和监督,社会保障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与监督。”

接下来,朱简炎和内阁以及外朝的臣子们,在这个基础上讨论了这几个部门拆分的事情。

然后第一天的闭门会议就基本上结束了。

看上去似乎事情不多,但其实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情。

一次内部会议确定了这些大事,其实已经可以说是效率非常高的了。

几天之后,内阁按照朱简炎的要求,把九卿和部门拆分的规划基本整理了出来。

宗伯。

分管文化、教育、考试、外交相关事务,主要分管部门有:

礼部:文化、历史、文献、文物、新闻、出版、影视、宗教、族群。

学部:负责学校的登记和管理,负责教育和考试制度,负责扫盲工作。

鸿胪寺:负责对外交流与联络,国际事务的衔接和掌控。

大明日报社:大明朝廷官方报社。

大明电报社:大明官方电报机构,负责电报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大明电台:刚刚成立的无线电播报机构。

国子监:负责京官员和勋贵子弟和学习和培养任务,学制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是事实上的大明贵族学校。

单纯看学生成绩的话,国子监肯定不是大明最好的学校,主要因为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拉低了总体成绩。

但是国子监的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水平其实是大明全国最好的。

太学:大明官方的对外公开的最高级国家学校,学制同样是小学到大学全有,是世祖皇帝亲自指导建立的新教育范例。

太学的教育水平和学生成绩以及知名度,都是无可置疑的全大明第一,全世界第一。

老师和学生都是全国最优秀的,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可能略低于国子监,但是大学级别的教育和研究资源比国子监更高。

冢宰。

分管天下吏治,主要分管部门:

吏部:主管官吏的选派、考核、审查、升迁。

翰林院:高级官僚的培养和进修学习。

詹事府:中低级官吏的培养和进修学习。

司马。

分管军队相关行政事务和军事预算,主要分管部门:

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

按照皇帝的指示,将部队调动和部署命令送达相应部队。

负责军器采买,将领任免和升调,军队训练和考核,军队预算制定和审查提报等等。

司徒。

分管财政、税务以及商业,分管部门:

财部:负责财政预算和决算。

税部:负责全国的税收管理。

商部:负责厂商的登记和管理,海关和进出口管理。

司空。

分管工业、工程、科技,分管部门:

工部:负责工业发展规划和建设,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专利登记和保护。

械部,由原军器司和舰船司组成,负责军器、舰船等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

建部:负责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和民间工程建设的规划审批和管理。

汇部:负责公路、铁路、码头、邮政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司寇。

分管法律、制度建设和监查、执法相关工作,分管部门:

刑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起草和颁布以及修订和宣传。

刑部在仁武时代逐步剥离了司法审判权,但是其立法权也同步得到了强化,只不过立法的最终决定权始终在皇帝手中。

都察院:中央衙署和地方的官员体系的监查和监督。

锦衣卫:全国范围内的民间治安管理,交通指挥和管理,安全生产的监督执行,应急事务的处理,特殊勤务和警备,配合司法机构执行执法任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1805》,方便以后阅读大明1805第三九一章 中央衙署机构调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1805第三九一章 中央衙署机构调整并对大明1805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