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甚好,立意高远,也适合当下。
“最近这些年,工商业发展迅速,斗富之风屡见不鲜。
“更有商人以婚姻大事为掩护,而行偷逃税款之事,真的是不知廉耻啊。
“微臣主管文化教化事务,对此有推脱不了的责任……”
朱靖垣微笑着摆手说:
“大宗伯可不要自责,沉先生在大宗伯这个位置上做的已经足够好了。
“一万个人有一万个想法,我从来都不奢求天下的所有人都能做到大公无私。
“所以我也不会奢求,我们真的能把天下建设成为大同世界。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感觉做不到就放弃。
“我们仍然要向这个理想目标努力,努力让我我们能够无限接近于大同世界。
“所以年号我选了激励性的大公,而没有去选理想化的大同。
“大宗伯注意做好相应的解读和引导。”
沉复马上非常认真的点头答应着:
“陛下圣明,微臣谨记。”
然后两人开始讨论登基大典的事情。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皇帝和国王实际登基,接管权力的过程,通常都非常简略。
皇帝弥留之际的传位诏书就像是便签一样简单是一样的逻辑。
如果老皇帝去世了,法定继承人会直接在灵前继位。
接受主要官员朝拜,就直接成为皇帝了。
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
然后,再选个吉利的日子,准备和举行盛大的典礼。
朱靖垣现在就是这个状态,已经继承了皇帝的身份,要准备正式的登基大典了。
按照仁武朝以来的传统,新皇帝的登基大典固定在新年。
登基仪式本身早就已经形成标准了。
不过新的皇帝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的额外想法。
特别是沉复熟悉朱靖垣,知道这位新的皇帝陛下向来不按常理出牌。
所以得提前来问清楚。
朱靖垣还真的有额外的想法:
“朕准备现在开始修历,在大公元年直接启用新历。
“将新年元旦放在立春,所以登基大典也要挪到立春的时候。
“正式的登基大典本身,仍然按照传统就在新奉天殿办。
“但要同时准备两场阅兵式,一场陆军和空军的阅兵,一场海军的阅舰式。
“我还准备邀请各藩国君主,本土和海外的知名人士来观礼。
“同时邀请其他各国王室成员和部队来参阅和观礼。”
沉复听到朱靖垣开口,下意识的就有了果然如此的想法。
然后马上就被朱靖垣的想法给惊到了。
举行阅兵式和邀请更多的人来观礼,虽然不是传统登基大殿的观礼操作。
但是世祖皇帝之后的皇帝,也是偶尔会办一次阅兵式和阅舰式,礼部也是有经验的。
算不上是多么出格的事情,现在开始准备也许紧张,但也还来得及。
大明的阅兵式不需要严格走整齐的正步。
而且按照世祖皇帝定下的规矩,阅兵式归中军都督府负责,文官系统不得插手。
对沉复而言,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修历。
这在传统大明知识分子看来,历法可以算是最为重大的事情了:
“陛下,修历之事非同小可,不是几个月能够完成的,现在开始可未必来得及啊。”
朱靖垣跟父亲和爷爷解释过,所以马上理解了沉复的担忧,马上安抚说:
“先生不用紧张,朕要修历,不是凭空开始。
“钦天监的人,平日就会各种各样的设想,有些还有相对完整的方案。
“我就是看中了几项现成方案。
“我就是准备把这些方案组合起来,做一些简单的调整就行了。
“我估计他们用不了半个月就能完成。
“根本不需要大张旗鼓的折腾。
“否则我前几年就会建议父皇提前开始搞了。
“剩下还有半年时间可以向下公布,用于提前修改印制皇历的设备。”
沉复听了这些解释稍微放下了心来。
沉复还没有意识到,朱靖垣准备搞得新历法有多么的颠覆。
钦天监虽然确实核算过的相关的数据,但实际上从来没有考虑过制定那样的历法。
不过沉复毕竟是老臣了,本身仍然足够的谨慎。
修历虽然是钦天监负责修,但是宣传和推广却是礼部和大宗伯的活儿。
所以沉复还是本能的稍微催了催:
“若是这样的话,时间也确实来得及。
“不过既然涉及到了修订历法,总是提前开始准备更好。
“不如现在就唤钦天监正来直接讨论?”
朱靖垣想了想说:
“不急,还是先把官职调整确定下来,然后再让人去办这些具体的实务。”
沉复恍然,明白这是朱靖垣要让自己中意的人去办:
“那微臣这就先告退?”
朱靖垣随口答应着,看沉复起身离开,就看向了桌上的那些奏疏:
“哪些是请辞的?”
旁边的牛鉴马上将三沓分出来的奏疏推到朱靖垣面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