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诸葛亮如果聪明的话,就不可能会把他们放回河北去,而是要尽力拖延他们才是。
那现在又是什么原因让诸葛亮没有派骑兵追呢?
司马懿想了想道:“只有两个可能,一是诸葛亮另有算计,沈晨不是已经北上去了并州吗?他觉得沈晨北上并州十拿九稳,这才放我们回去,他好直接渡河与沈晨南北夹击我们。”
“沈晨凭什么十拿九稳?他放弃了匈奴人,现在匈奴人的权贵家眷全都被送去了邺城,刘豹刘去卑他们再蠢也应该知道帮谁。”
贾逵说道:“有匈奴人相助,纵使毋丘将军敌不过沈晨,守城等我们到来还是没什么问题。”
“唔”
司马懿深深地皱起眉头,沈晨北上去并州之事是他派了郭淮想去阻拦沈晨追兵,结果郭淮去了荥阳之后,派人侦查才得知沈晨北上的事情。
现在结合诸葛亮没有派骑兵追赶,令他感觉到深深的不安,怀疑里面很有可能有内情。
“第二种可能,诸葛亮手里没有骑兵。”
司马懿眉头皱得更深了。
贾逵大惊道:“这不可能吧,他手里不是有几万骑兵,还是沈晨从西线派过去的,现在为马超所统帅。”
“不然他为何不追?就这样放我们回去?”
司马懿反问。
贾逵犹豫道:“那要是诸葛亮手中没有骑兵,那这支骑兵,会在哪里呢?”
司马懿想了想,随后蓦地睁开眼睛,喝道:“不好,并州。快,传令士兵,即刻赶路,必须尽快回去!”
“可是我们才刚.”
贾逵还想说点什么。
但司马懿怒视着他,几乎一字一顿,从牙缝间说道:“立刻去传令,违令者斩!”
“唯!”
贾逵就只好想说的话吞了回去,马上去传达军令。
很快制泽周边变得鸡飞狗跳起来,呜呜呜呜的号角声音连绵,催促着将士们马上从休整状态进行集结列阵。
才刚刚躺下休息,或是在喝水,或是在吃干粮,或是在躺着想眯一会儿的魏军不得已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启程,浩浩荡荡地一路北上,向着延津方向而去。
两日后。
七月四日,并州高都县城外,赵云部和沈晨部汉军终于汇合在一起,从南面和西面包围了高都县城。
此刻城头之上,毋丘俭正眺望着西城外的方向。
就看到原本驻扎于北城外的匈奴人,忽然有数骑奔向了汉营,紧接着汉营就有将军模样的人出来迎接,把他们带入了汉军营寨之内。
见到这一幕,并州刺史梁习有些担忧地说道:“将军,匈奴人就这样白天大摇大摆地去投奔,汉军会不会疑其有诈?”
毋丘俭苦笑道:“如果不白天去的话,那汉军肯定会让匈奴人继续驻扎在北城,反而不好靠近他们的营垒,只有让我们知道他们去“投奔”了,汉军才可能会让他们靠近过去。”
“感觉.”
梁习挠挠头道:“感觉这样太明显了些,沈晨不是无能之辈,说不好就有可能并不信任匈奴人,万一功亏一篑.”
毋丘俭长叹道:“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现在只能看天意了,希望能事情顺利吧。”
这边二人正担忧着,那边刘豹刘宣他们已经入了汉营。
沈晨高坐主位,其余赵云、甘宁、邓艾、姜维等人分列而坐,如今西线汉营之中,又新添两员高级将领。
分别是后将军甘宁,以及新晋的安北将军邓艾。
邓艾和姜维之前因战功都分别授予杂号将军,四月河东战事结束后,沈晨写下奏章向朝廷表功,邓艾为首功,从杂号将军升为安北将军。
要知道他现在才32岁,在这个年纪升任位高权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四方将军的四安将军,正式踏入大汉帝国高级将领行列,可谓是年少有为,春风得意,俨然沈晨门下第一人。
此刻众人坐在营中,刘宣等匈奴人觐见了沈晨之后,颇有些抱怨地说道:“将军,当初我们说好,东西夹击并州魏军,你怎么进攻洛阳去了呢?”
沈晨沉声道:“你们匈奴有人向曹魏告密,说了你们打算投奔的事情,我若是再来的话,万一你们被曹魏胁迫,再次复叛怎么办?并不是我不信任你们,既然我手中执掌大军,就应该谨慎行事,希望尔等能够谅解。”
“可是若将军当时就立刻出兵,我们也不至于家眷被人掳去洛阳”
刘豹又抱怨了一句。
当时刘宣就请求沈晨立刻出兵,但沈晨以部队需要休整为由暂时按兵不动。
他清楚一是汉军刚打完大仗确实需要休整,二是沈晨并不信任匈奴人,所以才一直没有出兵,想要等匈奴人发生叛乱之后再行动。
结果匈奴人内部也有分歧,有一些部落头领不想降汉也不想继续跟着曹魏,选择带着部落族人北上,结果被曹魏的校尉和军司马给抓住,将匈奴人打算投降汉朝的事情给捅了出去,弄得匈奴人很是被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