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 坑人不浅的江澄

作品:南宋末年特种兵|作者:我心本明月|分类:历史|更新:2022-12-28 22:58:36|字数:6372字

@说-app&——>

大宋缺粮了,不只是罗汉军,民间也是如此。

这事情也不难想到,自从罗汉军崛起之后,罗汉军的规模1日强过1日,而江澄对于士兵想来都不吝啬,以前大宋的士兵1天能有8两大米那已经是顶级vip待遇了,这还只是京城禁军才能享受到的,至于边军、厢军等,能有半斤就算不错。

没有足够的食物,士兵们1个个面黄肌瘦,平常的训练自然也是能省则省,真到了打仗时期,那自然就没有章法,每战必败了。

当然和普通的士兵相比,1个个将领倒全部都是肥头大耳,很多将领甚至于都骑不上战马——实在是太肥了,迈不上去。即便是在士兵们的帮助之下,骑上了战马,战马同样不堪重负。

而现在罗汉军的伙食标准,按照江澄的说法,只要不浪费,那是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突然多了这3十多万的不事生产的士兵,宋朝这几年虽然还算得上是风调雨顺,但是几年的战争下来,人口已经降到了1个极致,大量的耕地被荒芜,也幸好这几年虽然算不上风调雨顺,但是也没有大灾大难,否则早就发生了盐州的粮食危机了。

引发粮食短缺还1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赵氏商行,将上千万斤的粮食掺杂大半的泥沙,这样的粮食是绝对不能供应给大军的。

“让4海商行、施家等提高价格,尽量多地从民间收购粮食!”江澄知道,自己自己当年下令将农业税降至最低,许多的乡亲以及地主家中都是有大量的余粮的。只是作为小农意识的他们,当然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些人!”自从江澄将江滨都扔进了前锋营,6秀夫彻底对江澄服了,要知道以江滨这样的人竟然到先锋营,只要战争1打响,这就是9死1生,前锋营向来就是死亡率最高的军队,更不要说像江滨这样毫无战争经验的人。

“只要价格没有突破到极限,也就由着他们吧!”江澄明白,这其实也和自己有关,当初自己强制推行打土豪分田地地政策,导致土地基本上落进了每个百姓手中,百姓们的思维很奇特,只要战争没打到他们家,没损害到他们的利益,那他们基本上都是不闻不问的,唯有战争让他们遭遇了损失,逼得他们不得不反抗,那他们爆发出来的力量又是无以伦比。

.pp<.>>@!

只是在民间收购粮食只是1个手段,再怎么样,地里面种出来的粮食总归是有1个极限的。

江澄想到了前世偶然听说过的1个手段!事实上他也曾经用过,只是那个时候的近海,所有的鱼类都被渔民们打捞1空,他这手段倒没有太大的效果!

黄华就是这样,被江澄派到了近海!

自从被罗汉军相救之后,黄华就1直奉命在南海保护4海商行的商船,随着广信府元军势力彻底消亡,黄华最近的工作便变成了从安南运送粮食到江陵1带!

此时的黄华,身边除了南海十9、南海2十两艘巨无霸的商船之外,周边还有几十艘的小艇。

这是1片寂静的海域,很多人都以为海禁是从明代开始的,其实不然,宋代的海禁并不比明代宽松,除了那几家被允许从事远洋贸易的家族之外,宋代同样坚持着片甲不得下海的政策。

黄华下令船只抛锚停泊。

他下了大船,踏足到1艘小艇之中,深吸了1口气,黄华此时的心里有些紧张。

“大哥,你说江政委说的这办法有没有用啊?”黄福在1旁问道,江澄传授这方法的时候他也在旁边。只是这个办法在他看来实在是太奇怪了。

黄家兄弟的家乡在福建,福建本身就是山多地少,加上他们原本就是畲族,在和汉人的争抢土地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偶然之间他们同样会无视朝廷的海禁政策,下海捕鱼的,只是这收获说起来实在是可怜。

几十人出海1趟,运气好,十来天能够有几千上万斤的收获,运气不好,两手空空而去,两手空空而回。

“我也不知道,试试吧!”要说黄华其实最近过的还算舒坦,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并没有太多的欲望,只是希望自己的乡亲们能够活下去而已,而现在他的乡亲不仅下来了,而去比起以往要好上1百倍,他们不用再躲在深山老林,江澄已经让人按照人口给畲族乡亲分发了土地,而去每年只需要上交1成的税收,这可是黄华想都不曾想过的事情。

能吃饱饭,每年还有1点点结余,他们便可以用这结余的粮食交换其他的生活用品,有些人家甚至于用这粮食换来1个子女从上学的名额,想让他们考上科举、光宗耀祖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们都知道,4海商行还有其他的1些作坊现在到处都在招聘能识字的人,而且工资可是他们种植粮食的好几倍,1个最普通的账房,每个月的工资都能够达到3两甚至于以上,最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工作可简单轻松多了。不必承受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南宋末年特种兵》,方便以后阅读南宋末年特种兵第三零二章 坑人不浅的江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宋末年特种兵第三零二章 坑人不浅的江澄并对南宋末年特种兵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