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各方反应(六千)

作品:抗战之重整河山|作者:鱼夫|分类:军事|更新:2023-07-21 23:34:12|字数:12334字

“根据情报员的消息,在山东的时候,为了部队的安全着想,独立旅的电台一直处于静默状态。后来战事激烈,电台正是在战斗中损毁。”

戴笠很懂委员长的心思,他此刻多嘴替江东开解几句,

“江东向我们军统局打探晋城的情报,他似乎有意兵进晋城并长期驻守下来。”

“这个江东,他搞什么名堂?既然已经跳出了包围圈,为何不速速归建?”

委员长起身走向后面的巨幅地图。

“在这!”

戴笠在来之前早做好了功课,他帮助委员长指出了晋城的位置。

“嗯。”委员长皱着眉头看地图,“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郑州,重庆……”

他的手指从各个关键节点上一一划过,心中已经对江东兵进进城的目的有了猜测。

戴笠静静地陪侍在一旁,没有出言打扰委员长思考。

许久之后,委员长轻轻摇了摇头,“这个江东……数千人回来武汉也起不到什么大作用,他既然想留在山西那就让他留下吧。”

“是!”

“雨农啊,江东想要的情报都可以给他,但是山西毕竟遍地共、匪,独立旅的情况我也要随时知道,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委座放心,我必尽全力保证独立旅不出纰漏。”

委员长的意思戴笠很是清楚,无非就是让他多在江东身边安插一些眼线。

北伐之后,很多委员长万分信赖的嫡系部下悄悄投了共、产党,这是委员长的一个心病,他在任何时候都不敢掉以轻心。

“行,那你去吧!”

戴笠离开之后,委员长仍然一动不动的盯着墙上的地图。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武汉会战国军已无任何胜利的可能,委员长作为一国之领、袖,他现在已经在考虑武汉会战失败后的全国战局了。

武汉会战,国军倾尽全力,日军也几乎把所有的力量都投了进来。

会战结束之后,日军就算能胜利也是惨胜,不可能再组织起一场如淞沪和武汉一样的大会战了。

中日之间的战局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委员长现在考虑的是在这个阶段如何减少国土丢失,让民众不至于对国府失去信心。

同时他也在考虑全国的局势,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他一直坚持的想法。

**很难亡于外敌之手,反而国内的对手才是潜在的巨大威胁。

这便是他同意江东留在太行山的原因。

皖北独立旅进驻林县十几天后,告辞离开的王超重新回到江东的指挥部,他这次带来了江东所需要的情报。

王超穿着灰色中山装,头顶戴着黑帽,腰间隐隐现出盒子炮的轮廓,显然就是一副特、务打扮。在其身后还跟随着两个目光不善的人。

江东笑着调侃道:

“十几日不见,王队长又回复了往昔的风采啊。”

“哈哈……江旅长说笑了。”

王超摘下帽子,脸上虽有自信,但却无桀傲。

江东让王超坐下,“王队长这么快就回来,想必是搞到我所需要的东西了吧?”

王超挥手让两个手下出去,这才面色严肃地说道:

“江旅长的事情委员长和戴局长都知道了,您要的消息我自然第一时间给您送过来。”

“委员长怎么说?”

江东虽然准备单干,但并不打算和委员长撕破脸皮,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

“委员长听到消息有些生气,但是还是同意了江旅长进驻晋城的事情。”

江东见周围没什么人,于是压低声音说道:

“请军统的弟兄们转告委员长,我独立旅愿意做一颗钉子死死的钉在太行山,为委员长和国府守住这千里山脉!”

王超郑重地点头,“我记下了,一定将江旅长的话带到!”

“好,王队长说说晋城的情况吧!”

王超理了理思路说道:

“今年2月份,日军一度占领晋城。他们在进城烧杀劫掠,周围的村庄和城镇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可能是兵力不足的原因,日军于3月末撤离晋城。”

“7月份,日军二侵晋城,于前几天刚刚退走。”

“鉴于日军想来就来想走只有走的状况,晋绥军、中央军和共、党对晋城都不怎么在乎,三方在晋城都有少量兵力,但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

“在晋城有卫司令长官十四集团军的一个营,晋绥军一个残团,还有不少的共、党游击队和民兵。”

江东边听边点头,看来三方势力对晋城都不看重,这恰恰方便独立旅一家独大。

“晋城周围日军的情况如何?”

军统作为全国性的间、谍组织,晋城周围的日军也被他们摸得七七八八,

“对晋城威胁最大的应当是驻守在北边潞安的日军,这支中村部队有鬼子士兵1500人,伪军1000,两次入侵晋城的便是这支部队。中村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战力极为强横,太行山周边的国军和八、路军都不敢轻易去招惹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抗战之重整河山》,方便以后阅读抗战之重整河山第171章 各方反应(六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抗战之重整河山第171章 各方反应(六千)并对抗战之重整河山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