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刘镛被太平军捉拿

作品:刘家大宅门|作者:湖州小老头|分类:其他|更新:2022-10-20 07:14:44|字数:5438字

在一间大厅上,黄文金坐在中间的太师椅上,两旁的椅子上坐着每个旗的伍长、伍卒。

黄文金对大家说:各位,这里是杭嘉湖腹地,与江苏接壤,乃是浙江东北要冲。是着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现今却良田荒芜,不少丝厂关闭,很多大家人去楼空,整个镇冷清得鬼都要出来。好在大多数屋宇还在,可作各部营地,避吾将士身躯。然而,我们将士要吃饭、穿衣服,没有当地纳税,哪里来?我们如何生存?总不能去喝西北风。因此,当务之急,要鼓励当地民众恢复生产、恢复经营、回复生活次序。另外,这里的大户都心怀善意,粜糠兜施粥棚、“救助站”都是他们的善举。因此,日后,我部不扰民、不掠财,以稳定当地治安,以作军纪。

太平军占领了南浔,这座昔日街上人头攒动,繁华的景象却成了一座死城。

原先的大户人家,大多数已经迁往上海。由于,有的基地还在南浔,免不了有的男人有时也悄悄回到南浔,那也只是夜里来夜里去。刘镛也一样,除了丝厂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之外,“救助站”也有些事情要处理。

夜已经很深了,天空没有月亮,只有少量的星星无力地在眨眼,街上,只有少量的路灯像鬼火一样,昏昏暗暗。不远处,传来一阵阵狗叫声。

刘镛摸着黑,高一脚低一脚地来到“救助站”。

刘镛“嘟嘟”轻轻的敲了两下门。

里面轻轻地问:谁?

刘镛轻声地说:我,刘东家。

一听是刘东家,方秀珍立马起身开门,让刘镛进屋。

方秀珍不敢开灯只是点了一根蜡烛,见刘镛就说:东家,这个时候您怎么过来的?

刘镛说:白天不方便,还是晚上过来太平一点。主要来看看“救助站”也没有什么事情。

方秀珍说:这里倒没有大事,最近“长矛”来了,这里的人反而要少多了。

刘镛说:哦,这样。

方秀珍忧心地说:有句话,我不知道该讲还是不该讲?

刘镛说:有什么不可讲的?

方秀珍说:前几天,这里来了几个“长矛”,我告诉他们,南浔镇上都是好人,希望他们不要伤害当地老百姓,如果要杀就杀我一个人。南浔镇上的人救了我,我要保护南浔镇上的人。

刘镛听到这里,非常感动,站起来说:我代表南浔镇的老百姓谢谢你。

方秀珍又吞吞吐吐地说:还有,还有……

刘镛焦急地问:还有什么?

方秀珍说:你是我的恩人,实不相瞒,我家犬子也在“长矛”里做事,前几天在这里与我偶然相遇。

刘镛一听,开始一愣,接着说:你们相认了?

方秀珍微微点点头。

刘镛开始有点紧张,稍过片刻,他倒反而看到了一线希望。

刘镛又问:你家贵子之事有多少人知道?

方秀珍说:基本上没有人知道。

刘镛严肃地说:不管在谁的面前,都不要提起此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方秀珍连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天已快亮,刘镛告别方秀珍,路上要小心。

刘镛悄悄来到毓秀弄,装作路人从刘府走过,只见刘府大门紧闭,倒不像有人进去过。

他们绕到后门,翻矮墙进入。

后花园一片寂静,刘镛正暗自庆幸,却突然看到一名太平军头领打扮的人从书房出来,喝问道:谁?哪里来的毛贼?竟敢翻墙进来偷盗。

刘镛腿一软,差点跌倒。

他强作镇定,拱手道:误会,误会,这是我亲戚家,我来帮他们取些东西。

那头领把手中的长枪往地下一顿,问道:你是刘家亲戚?你叫什么名字?

“刘……刘铤。”刘镛慌乱中乱报一个名字。

那头领问道:刘镛是你什么人?

刘镛心想坏了,太平军已经把自己情况摸得清清楚楚,他后悔不该冒险回来。

那头领见刘镛不说话,把枪尖对准刘镛,喝道:难道你是清军的奸细?来人,把他捆了。

也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几个小兵,三下两下就把刘镛捆了个结实。

刘镛心想完了,这条命要交代在这里了。那头领吩咐小兵道:带他去见堵王。

刘镛大惊,自己家竟成了堵王黄文金的指挥所?

那些太平军押着刘镛熟门熟路地走到花厅,对正在饮酒的堵王禀报道:禀报堵王,抓到一个清军的探子!

堵王喝得微醺,四方脸上一双丹凤眼,不怒自威。

堵王瞧都不瞧刘镛,把玩着手中的酒杯道:既是清狗探子,砍了扔桥头去。

刘镛此时也顾不得许多,大喊道:我是刘镛,我是刘镛,这里是我的家呀!

堵王回过头来,眉头一皱:你说什么?

刘镛俯首道:我真是刘镛,刘恒顺丝行的老板。

堵王不禁“哈哈哈”地笑道:好你个刘镛,你说,为什么我们太平军来了,你们就都跑了?你们可都是清狗的帮凶?

刘镛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连声说:不是不是,不是的,大王,我们平民百姓胆子小,怕打仗,看到刀枪飞舞,血流成河,可不就跑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刘家大宅门》,方便以后阅读刘家大宅门第四十二章 刘镛被太平军捉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刘家大宅门第四十二章 刘镛被太平军捉拿并对刘家大宅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