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回家

作品:重生过去,我在人世间|作者:瑞昌成|分类:都市|更新:2022-10-25 01:58:38|字数:10934字

今年也不例外。

刚过六点,团圆饭吃过,将碗快撤掉,在地桌摆上为新年准备的果脯、糖果、大枣、瓜子、花生,又沏上一壶红茶。

过了这个春节,按吉春人常用的虚岁算:

1948年2月出生的周秉义,27岁;

1948年4月出生的陆天、郝冬梅,27岁;

1950年10月出生的周蓉,25岁;

1952年7月出生的周秉坤,23岁;

1953年4月出生的陶俊书,22岁;

1959年9月出生的周玥,16岁。

这里,成了年轻人的世界。

与往年有些不同的是,

郝今龙夫妇坐在地桌一旁的炕沿,一边照顾小长乐和冯楠,一边做听众,听着围坐在地桌青年人,在那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先开口的是陆天,虽然周家和郝家这些年青中,周秉义年龄最大,也更有大哥的样子。

不过,对周家,包括郝家,这几年贡献最大的自然是陆天。

无论是周秉义还是周秉坤,都对陆天十分佩服。别人的话或许将信将疑,陆天的话,都像语录一样,牢记在心里,并且付诸于行动中。

说了一些过年该说的祝福语后,下面的话陆天是说给周秉义的:“大哥,现在周家两个媳妇都回吉春,家里明显阴盛阳衰。我觉得你应该争取一下,早一天回吉春,对周家、郝家都好。”

听陆天这么跟自己说,周秉义想想说道:“陆天,你跟我说过,再过几年一定会恢复高考。读高中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清华北大,要是上了推荐的大学,将来就不能参加全国统考了。”

“陆天,我就说么,秉义有更大志向,不会这么早回吉春的。”郝冬梅插言道。

陆天喝了一口滚烫的红茶,抿了抿嘴唇的茶水,接着说道:“大哥,我想问你。你一定要上清华北大最终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了。”周秉义豪不犹豫的答道。

陆天微微一笑,“大哥,我知道,你最喜欢的专业是文史类。这类专业最终的方向大多是成为领导干部,做人民公仆,你应该也是这样。

我说的,对吧?”

周秉义点点头,“陆天,你说的对。我的志向就是将来走上领导岗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百姓谋福祉。”

“大哥,要是这样,你就没必要拘泥清华北大了。

为官之道,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没必要一定要在高等学府。

你要明年能回吉春读大学,四年之后就能走上领导岗位,哪怕是从基层做起,也能实现你的抱负。

你要一定要考清华北大,那就需要四年之后再读四年。

八年后,你参加工作的时候,已经三十四岁,算不上年轻干部了。”陆天帮着周秉义分析着。

陆天的话,郝冬梅也跟周秉义说过。不过,周秉义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没太放在心上。

今天,陆天这么一分析,周秉义觉得的确有道理。

正要开口,陆天又说道:“大哥,我没做过领导干部,有些事也很主观,这样,问一下爸妈,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说完,陆天向坐在炕沿的郝今龙、金月姬望去。

刚才陆天的一番话,郝今龙夫妇听得真真切切,听陆天这么一问,郝今龙和金月姬对望一眼后,金月姬开口道:

“秉义,陆天说的很有道理,早参加工作,就多一天工作经验,读吉大和北大,区别不大。

当然,这些只是我和你爸的经验之谈,如何选择,还在你。”

听完,金月姬的话,周秉义点了点头,

“爸、妈、陆天,我听你们的,回去之后,争取保送大学的资格,争取早一天能回吉春。只是每年回城读大学的名额有限,兵团机关竞争十分激烈,我不知道能不能争取上。”

见周秉义表了态,周蓉笑道:“大哥,你要是想好了。我跟干爸说一声,让他帮帮你。”

“周蓉,走后门的事,可不能做。”周秉义一脸严肃地说道。

“哥,你放心吧,我干爸做事很有分寸,绝不会违反原则做事的。这一点,咱爸妈清楚。”说着,周蓉又向郝今龙夫妇看去。

这一次是郝今龙开的口,“秉义,我对老马十分熟悉,他能为你做到的,是保证公平。

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你要通过能力去争取。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

“是啊秉义,陆天和周蓉是你我最亲的人,他们做事,你放心吧。”郝冬梅挽着周蓉的胳膊笑道。

“那,那我听你们的。”周秉义当然清楚马守常说一句话的分量。

之前,他不去争取上大学的名额,很大原因就是其他争取大学名额的,都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周秉义觉得自己机会不大,没必要与其他人争取,得罪人。

现在,有马守常帮忙,就完全不同了。

在公平前提下,周秉义自信自己是最优秀的。

“哥,你要是能回来,咱家就差秉坤了。”周蓉望着弟弟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过去,我在人世间》,方便以后阅读重生过去,我在人世间第221章 回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过去,我在人世间第221章 回家并对重生过去,我在人世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