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充实人才

作品:大国蓝途|作者:银月光华|分类:都市|更新:2022-11-12 08:46:47|字数:4484字

大海的涛声似乎都要被这呐喊声淹没,这句话撞在每个人的心里。

这种感受不是资料里能看到、能听到、能心灵共撞到!

中国海!祖宗海!

这样的名词在科考人员心里回荡,撞击着灵魂,人们的心底发出共鸣,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共鸣,和这片土地!和这片海!

还从没有人绘制过这片海的全貌,海民也仅凭经验能说出大概,但没有人否定这里是与中国那片广袤的大陆血脉相连的领海,上千年的守护才留给后代的财富,绝不能在我们手里丢掉!

康承业此时恨不得自己成为一名战士,去手握钢枪保卫这片海域,但是他知道国家花了大笔的资金,提供了大好的条件,赋予他们的是不一样的使命!

使命感!

第一次考察归来后,康承业开始整理浩如烟海的资料,他需要尽快从这些资料中找到支持第二次考察的方向。

所长的案头上递过来一份文件,正是康承业期盼的调令,项目开始他深感人才匮乏,与东南交大方面已经建立了特殊委培方案,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邹文林慷慨拨划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供康承业使用。

如今的康承业在用人方面不再感到捉襟见肘,反而有种点菜单的感觉,只要他需要的,中科院尽量满足。这一批人才就是根据最新一期构划特殊调拨的。

方便的同时,压迫感更强烈了,雪耻的纸条已开始泛黄,能不能在纸条脆裂之前完成他的宏观构想呢?

“嗯?张思源?”康承业感到惊讶,这小子怎么调到咱们所了?

小钱临时配给康承业担任秘书,一方面因为与日本的合作越来越多,有他在方便翻译,另一方面小钱进所的时候也是达到了基本要求的,相关科研工作他并不陌生。

“张思源同志年轻,符合咱们的标准,另外他在海洋学方面有着一定的建树,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都获得了好评,听说这次是他自己申请调过来的。”小钱说。

康承业的工作千头万绪,在人事上抓得还真不是那么紧,听小钱这么说他心里有了底。张思源在第一次考察的时候工作很积极,一个白净的小伙子硬是给晒黑了。不过这件事他还得问问张良工教授的意思。

“张老师,思源调到咱们所是您授意的吗?”

电话那头,张良工一头雾水:“什么?思源调过去啦?我不知道啊。”

“这么说是他自作主张喽?您老没意见吧。”

“嗨,他都那么大的人了,我这个老头子哪管得了那么多,不过他的学业还不够精深,你还得多多教导。”

“谈不上,在南海的时候我们相处很融洽。”

又问候了几句,康承业这才放下心来,水下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还没有突破,有一位精通海洋学的年轻人加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充实研发力量。

虽说目前一切都还停留在理论上,但是理论上的突破才是最关键的。这种时间上的紧迫感逼着康承业不断地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

“老康,你都不看几点了。”

常新远来到还亮着灯的办公室,康承业还在计算机前忙碌。

“水下机器人常见路径的规划算法还没搞好,我这是能紧一点就紧一点啊。”康承业伸了个懒腰,觉得心口微微有点疼,抬头看时钟这才发现已经半夜1点整了,

他调笑着说:“你老常不是还没走吗?那边搞得怎么样?”

一提这个常新远就眉头紧锁:“编程这东西需要时间,我们手头的工具太少了,上次去日本才买回来四台计算机,听说最新的微处理器功能强大,能不能申请调拨两台,你一台我一台,这样效率也能提高。”

康承业想了想说:“一台还差不多,目前水下机器人项目还停留在调研上,距离设计还有一段路要走,你的事我给你申请。”

“对了,今天……啊不,昨天我见到石兰了,她让我给你一本资料,我忘在柜子里了,这就给你取。”

“哦?她有资料为什么不在家里交给我?”

“你一天天守着家吗?”常新远调笑道。

康承业不好意思的笑笑,从常新远那里取来资料翻开一看竟是愣住了,居然是康承业从南海回来的调研资料,当时记录得非常潦草,石兰把它整理出来了,而且在缺失部分添加上自己的见解。

“别忘了石兰也是咱们学校的高才生。”常新远说。

康承业很感慨,合上笔记后连忙收拾东西。

“终于想起回家啦。”

……

……

“研究员张思源前来报道。”

名单上的人陆续前来报道,张思源来得比较晚。

“主要是还有几个研究课题的尾巴没处理好,来晚了。”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笑笑。

康承业拍着他的肩膀说:“来了就好,这边的工作也不轻松,需要你们这些年轮人通宵达旦地工作了。”

张思源拍着胸口说:“别的不说,咱这身体结实着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国蓝途》,方便以后阅读大国蓝途第31章 充实人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国蓝途第31章 充实人才并对大国蓝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