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屯兵蓟门关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07-04 00:08:08|字数:8806字

高冲见状只是含笑不语。

李袭誉故作不知,只是说道:“燕州邻近突利牙帐,突利虽是年幼,但他性格睚眦必报,对于部众极其严厉,征税无度,契丹、靺鞨等部落苦其久矣,正是因为他在东部横征暴敛,契丹等部落生活困顿,才屡次犯我疆界,劫我边民”。

“既然契丹等部落苦其久矣,那可以将他们策反啊”,檀州刺史程济眼睛一亮,拍着巴掌兴奋说道:“我们资助契丹等部落起兵,反抗突利,使其内乱,岂不美哉?”

檀州这个地名出现比较晚,前隋开皇十六年,杨坚有感幽州地域太大,便分幽州两县设置檀州,治所在密云,下辖密云、燕乐两县,属于下州,其管辖面积甚至不如其他州一个县的面积大。

檀州刺史此言一出,李袭誉、王君廓、刘弘基、王诜等人全部没有理会,只有高冲秉持结个善缘的心,和煦笑道:“程使君想法是很好的,只是有些不切实际”。

程济闻言一怔,“高大使此话怎讲?”

刘弘基翻翻白眼,还没来得及开口,王君廓便是开口训斥道:“我看你这不只是不切实际,还是异想天开,你真当契丹那些部落酋长痴傻不成。

突厥兵强马壮,控弦百万,他区区一个人口不满十万的部落怎敢反抗,你真当你是当年的长孙大将军不成,分化突厥,哪有那么容易”。

王君廓一番毫不留情的训斥,直将程济怼得面红耳赤,嗫嗫不语。

高冲摆摆手笑道:“君廓不要生气,集思广益嘛”。

王君廓这也是说出现在突厥的现状,尽管近些年来突厥可汗之位变动频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突厥国力,当时这个突厥指的是东突厥。

大唐立国时,当时的东突厥可汗是始毕可汗,也就是将杨广围困在雁门的那位。

武德二年,始毕可汗病逝,始毕可汗之子阿史那什钵必年仅十六岁,便由始毕可汗的二弟阿史那俟利弗继任可汗,是为处罗可汗。

处罗可汗任命阿史那什钵必为泥步设,将他的部落驱赶到东边。

武德四年,在位仅仅两年的处罗可汗病逝,这时候阿史那什钵必已经十八岁了,原以为现在可以由他来继承可汗之位了,毕竟他才是启民可汗的嫡长孙,始毕可汗的嫡长子。

没想到突厥并不讲究那一套,始毕可汗的三弟,也就是处罗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咄必受到众人拥戴,顺利继位,是为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即位后,对于阿史那什钵必这个大侄子很优待,将其册封为小可汗,号称突利可汗,掌管契丹、靺鞨等部落,将其牙帐设在幽州北部。

阿史那什钵必那叫一个气啊,他爷爷启民可汗传位于父亲始毕可汗,始毕可汗死时,他已有十六岁,二叔处罗可汗说你太小了,不能服众,让我来。

好不容易把二叔处罗可汗熬死了,阿史那什钵必也满十八岁了,结果三叔颉利可汗又来了,说你太小了,不能服众,让我来。

好端端的可汗之位,现在变成小可汗,但阿史那什钵必偏偏没有胆子反抗他的三叔颉利可汗,只得在自己的辖地里瞎折腾,横征暴敛,活该东部的部落。

可怜契丹等东部部落,本就是因为实力弱才被颉利可汗分封给突利可汗,每年入冬更是如同闯鬼门关一样,会冻死饿死不少族人。

现在又碰到突利可汗来祸害,偏偏契丹、靺鞨等部落跟突利可汗一样的心思,心里恨极了,但是不敢反抗,就只好南下劫掠汉人过冬了。

在原本轨迹上,直到李世民继位,大唐国力恢复之后,契丹等部落实在忍受不了突利的剥削,请求南迁内附。

颉利可汗便命令突厥可汗出兵讨伐他们,突利可汗没有他父亲始毕可汗以及两位叔父那样能征善战,大败而归。

颉利可汗气不过,将突利可汗囚禁鞭打,然后突利可汗气不过了,直接率领东部诸部投降大唐。

此举大大的削弱东突厥的实力,给大唐灭亡东突厥立下汗马功劳啊,李世民对其加官进爵,授右卫大将军,爵封北平郡王,只是突利这家伙也不长寿,不到三十就死了。

回到现实,现在的情况就是东突厥如日中天,控弦百万,称霸北疆,而大唐正处于权力交替之时,各地割据势力平定不久,河北山东等地十室九空,国力衰弱,并不能跟东突厥公开反目。

每年各地的小规模冲突虽是不少,但是一直也没有爆发国战。

“依李长史看来,应该如何布置?”高冲看向李袭誉,诚心问道,

对于集思广益,高冲是非常赞成,毕竟这些人经验丰富,更何况联合军演是他提出来的,最后成功的话,首功还是归于高冲。

李袭誉很是受用,起身指着屏风上挂着的幽燕地图,“蓟门关”。

高冲嘴角微微上扬,静等着李袭誉的话。

“蓟门关扼守幽燕西北门户,出蓟门关往北不到二百里,便是突利牙帐”,李袭誉接着说道:“我们屯重兵于蓟门关,然后出塞演练,定可震慑蛮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四百九十八章 屯兵蓟门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四百九十八章 屯兵蓟门关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