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少年突地行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8 21:39:08|字数:8714字

然后击鼓起身,两军合拢,回到第二处演练军阵时的标记点。

再次击鼓,便退到幽州台下第一处标记点,然后恢复初始阵型,静候军令。

至此,步卒军阵演练结束。

王君廓、刘弘基二人登台,齐声恭请:“请观骑军”。

高冲看看面色凝重的突利等人,抬手道:“准”。

二人再次下台,如同先前步卒操练的流程,先是展示令行禁止,然后进行军阵演练。

一直到日上中天,步骑演练全部结束,王刘二将回到台上,“禀大使,讲武礼毕”。

高冲起身,大手一挥,“收兵回营,犒赏全军”,王刘二人代替全军拜谢。

至此,幽燕联合军演结束。

幽州台上。

“各位,今日且在这冰天雪地的幽州台上饮宴如何?”

高冲转身看向众人笑道:“饮风露雪,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老拙听凭大使吩咐”,李袭誉闻言看看突地稽,突地稽躬身应道,态度甚是恭谨。

“蓍国公言重了”,高冲一遍解下佩剑,一遍摆手笑道:“你是国朝宿老,高冲可不敢无礼”。

突地稽果真是一如既往地谨慎,按照他的年龄以及官爵,即便坐在首位,其他人也无话可说,但他始终谨小慎微,只愿意坐在次座。

官拜都督,爵封国公,在高冲这个晚辈面前自称老拙,何为老拙,形容为人处世循规蹈矩,做事按部就班,完全没有小心思的厚道人,便是老拙,这便是老年人自称的谦词。

随着侍从端上酒菜,高冲举杯道:“条件艰苦,仅以浊酒庆祝今日讲武圆满结束”?

众人纷纷举杯。

突利可汗目露欣赏之色,举杯看向高冲,“久闻高大使风采,今日相聚,不胜欢喜,饮胜”。

高冲微微颔首,笑道:“小可汗赤诚之心,难能可贵,饮胜”。

酒过三巡,高冲注意到突地稽身后的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身材瘦长,四方脸,略显稳重,始终侍立在突地稽身侧,只是不时看向四周,但是始终没有挪动脚步。

见高冲看过来,那男孩仅仅抬头看一眼便是迅速低下头,一动不动。

“蓍国公,不知你身后的这孩子是?”高冲开口问道,心中已是心中有些猜测。

突地稽一怔,“这……可是此子冲撞到大使?”

“没有”,高冲摇摇头,无奈笑道:“只是看到这孩子非同一般,有大豪杰之资,因而好奇一问”。

突地稽实在是太过于谨小慎微了,好歹也是粟末靺鞨的酋长啊。

不过仔细一想,也能理解,粟末靺鞨实力一般,当年的粟末靺鞨的酋长,也就是突地稽的兄长突地瞒咄,率领粟末靺鞨在黑水靺鞨和高句丽的争斗中大败,无奈退出黑水流域,投奔前隋。

迁徙到营州安顿后,粟末靺鞨八个部落加起来仅剩五千余人,几近灭族。

突地稽继任酋长之后,谨小慎微的侍奉隋炀帝,在江都那个江南士族把持的地方忍辱负重,性子早被磨平了。

也怪不得人家历经两朝四帝,始终深受皇帝信任,出仕三十余年,最后高寿七十多岁。

听得高冲的话,突地稽有些不解其意,只得如实说道:“谢大使吉言,此乃犬子突地行,现今九岁,化外小儿,听说我要来中原观礼,便吵着要来见见世面,我老来得子,对他实在宠溺,就一同带来了,让大使见笑了”。

突地行,九岁……高冲眼睛一亮,那就没错,这个男孩就是日后那位威震边疆的靺鞨名将李谨行。

“蓍国公莫要妄自菲薄”,高冲郑重说道:“我观此子虽是年少,但沉稳有度,绝非池中之物,他日一定大有作为”。

突地稽见高冲如此郑重,不似说笑,顿时喜笑形于色,再次拜谢:“谢大使吉言”,说罢便是回头瞪一眼突地行,脸色一板,“还不拜谢大使夸赞”。

突地稽久在中原出仕,深深体会到汉人名士的影响力,仅仅是名士的一句点评,便可使人扬名。

对于渤海高氏的影响力,突地稽更是切身体会,他见过当年号称“真宰相”的高颎,门生故吏遍天下,在河北渤海一代,渤海高氏始终是一流名门。

高冲的地位自不用说,凭借两朝从龙之功,他日必定登阁拜相,若是可以得到高冲的赏识,粟末靺鞨也就不用如此困顿了,突地行的仕途自然通达。

突地行反应过来,便是规规矩矩的行礼拜谢,一板一眼的说道:“小子多谢大使赞誉,愧不敢当”。

“来,这边坐”,高冲见状更是心喜,朝他挥挥手,示意他坐在身旁,同时看向其他人笑道:“我看这孩子实在投缘,只是个孩子,诸位莫要介意”。

高冲身为黜陟使,高坐主位,直接让突地行一个靺鞨小子坐在身边,便是坐在主位,坐在其他人的上首,若不解释一下,难免他人心中不喜。

听得高冲的话,王君廓咧嘴笑道:“他一个奶娃娃,我跟他计较什么,就让他帮你倒酒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零七章 少年突地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零七章 少年突地行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