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扬州大都督李道玄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2:51|字数:8750字

内侍将高冲等人迎进千秋殿后,便各自离去。

高冲抬眼一看,这还真是热闹,三三两两的官员聚在一起,见高冲进来,不少人上前见礼,高冲一一含笑回应。

只听得尉迟恭正在不远处义愤填膺的大声叫嚷,依稀听得“教他有来无回”的话语,高冲颇感兴趣,朝身边并不熟络的六部官员叉手一礼便朝尉迟恭走去。

走近之后,这才听得真切,只见尉迟恭用手沾着茶水在案桌上比划着,“虽然河东的兵马还未到,但是仅凭京畿以及山南汉中的兵力,只要咄苾老贼敢进关内,一定可以教他走脱不得”。

听得尉迟恭的话,一旁众人纷纷点头。

众人附和之际,只见侯君集眉头微皱,摇头说道:“敬德说的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程知节很是赞同尉迟恭的话,毕竟唐军已经做好准备,这时候着正应该士气高涨,迎击突厥。

听得侯君集的话,程知节立马瞪眼道:老猴儿你说清楚?什么叫理想情况?我们已经提前布局,难道还能让突厥人飞了?”

侯君集看一眼程知节,只是说道:“颉利若是南侵,甚至进入关内,那必定是举国之力,不下数十万铁骑,一旦在关内爆发战争,即使可以重创突厥,关内也将打废,毕竟京畿重地,这个损失,我们承担不起”。

听见侯君集的话,周边几人一阵沉默,如程知节等人,并非是有勇无谋之辈,侯君集的话,他们何尝不知,只是下意识的略过,毕竟让突厥打进京畿之地的话,他们这一帮勋贵武将的脸将没地搁。

“那你说怎办?”程知节瞪大眼睛问道。

侯君集看着案桌上尉迟恭沾水比划的简易地图,只是轻叹道:“最好的结果便是逼退颉利,我等积蓄实力,改日再战,相信颉利知晓情况后,也会作如此想法,毕竟两败俱伤,伤人伤己,于双方无益”。

“啪~啪”。

高冲在众人身后击掌赞道:“潞国公好谋略,分析得一针见血”。

只看原本轨迹上的成就,侯君集可以拜相,可以挂帅出征,这并非只是李世民的厚爱,而是侯君集的真实实力足以胜任。

侯君集出身将门,虽然年轻时好浮夸,不学无术,但是与生俱来的军事天赋,使得他很快就可以在唐初一众名将里面脱颖而出,后来讨伐吐谷浑、挂帅攻灭高昌,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只是侯君集性格骄矜,心思狡黠,再加上遇人不淑,李承乾和女婿贺兰楚石不停煽动,终于酿成谋逆惨祸,绕是如此,李世民也是饶恕他的妻小,依旧将其图像凌烟阁。

对于侯君集,高冲非常欣赏,侯君集可以说是天才型的将帅,从小不学无术,但是对于军事总有独特见解,乃是真正的帅才。

比如这一次面对突厥的威胁,尉迟恭、程知节等人一心想着如何用兵,如何将突厥人留在关内,而侯君集则是可以想到更深层次的国力对比,这就是将和帅的区别。

更让高冲敬佩的是,侯君集向来跟魏征不和,二人当年一个效忠李建成,一个效忠李世民,但是侯君集竟是可以凭借个人才能赢得魏征的钦佩,魏征不计前嫌,举荐侯君集,称其有宰相之才。

满朝文武,包括李世民,对此都是将信将疑,毕竟侯君集打仗虽然厉害,但是不通文墨,大字不识几个,但没想到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之后,竟然发奋读书,对于政务也有独特见解,一时间,颇有时誉。

只是终究是性格原因,心思太过奸诈,先是贪墨财物,后世诬告恩师李靖谋反,然后在高昌欺凌王妃,搜刮财物,最终走上不归路。

听得身后声音,众人互相见礼,高冲称赞道:“君集分析得很到位”。

侯君集眼睛一亮,急忙问道:“攸之也是如此认为?”

高冲不置可否,只是仰头一笑,“事态发展如何,谁也不能把握,后面再看圣人谋划便是了”。

一言一行,皆须慎言慎行,高冲可不会胡乱发表意见,尽管这是私底下议论。

秦琼闻言也是点头说道:“相信圣人自有谋划,到时候便是视突厥动向,随机应变了”。

高冲不动声色看一眼秦琼,他依旧是如此谨慎,即便是私下议论,也是谨小慎微,对于君主,始终是秉持君臣之道,这一点,秦琼和高君雅极其相似。

比如高冲和程知节对李世民同样尊敬,但是在酒后随性时甚至可以跟李世民勾肩搭背的称兄道弟,但是高君雅和秦琼这类人,即便是酒意上头也是谨遵礼节,这就是性格和观念上的差异了。

见高冲的态度,众人便是明白,不再私下议论,只是谈论各自加官进爵,以及即将履新的话题。

高冲不经意的撇头一看,只见不远处李道玄独自一人,靠在梁柱上,眉头紧蹙,一脸忧虑的看着另一边的一群人。

寻着李道玄的目光看去,只见是李孝恭等人围着李神通、李神符等人在聊天,高冲若有所思,当即拍拍程知节的肩膀,点头示意离开,便是朝李道玄走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三十六章 扬州大都督李道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三十六章 扬州大都督李道玄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