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立威,拜将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2:52|字数:8562字

玄龄等人,运筹帷幄,总领军务,其功勋有目共睹,于社稷有大功,论功行赏,何不能位居叔父之上?

叔父,你是皇亲宗室,朕自然亲近,固然不会吝啬封赏,只是国家官位,绝不可徇私滥封,更不可因此伤及功臣之心,朕之苦心,望叔父体察”。

众臣闻言纷纷低头不语,气氛很是凝重。

李神通呼吸声渐渐粗重,脸色通红,他很想反驳,可是偏偏他找不到理由,李世民所言,件件属实,毫无虚假,这让他心中属实憋闷。

李神通向来自诩是国家功臣,可是李世民一件件、一桩桩的剥开他的履历,赫然发现,他好像真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

鄠县起兵?那是因为躲避隋军抓捕,不得已而自保。

三次领军征讨,一次全军覆没,一次大败而逃,一次无功而返……

这让李神通的脸上火辣辣的疼,他感觉众臣看他的目光里满是嘲讽,心高气傲的李神通羞愤难当,猛然起身,直接离席而走。

“兄长……”,李神符心里恐慌,急忙拜道:“兄长无意冒犯,陛下恕罪”。

“无妨”,李世民含笑说道:“淮安王叔醉了,叔父自去照料吧”。

“谢陛下”,李神符拜谢过后便是追赶李神通。

高冲心里啧啧赞叹,李世民真狠,这便是帝王之心吗?面对昔日亲近的叔父,揭起伤疤来竟是毫不手软。

李神通算是彻底结束他的仕途了,这倒并非是李世民记仇,而是经此一闹,心高气傲的李神通也没有颜面再待在朝堂上了。

这也是李世民的立威手段,尽管对李神通有些残忍,但是可以有效的震慑一些有心人,面对关系亲近的叔父尚且如此?你觉得你能比淮安王?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宴会无比融洽,其乐融融,再也没有人表示异议。

只有一个备受打击的李神通,回到府上后,便是闭门不出,从此,这位开国郡王彻底隐退,只醉心于酒色,在生育十一个儿子后,于贞观四年黯然病逝,年仅五十四岁。

他的十一个儿子之中,唯有长子胶东郡公李道彦和八子梁郡公李孝逸成就最大。

李道彦镇守岷州,多次击退吐谷浑入侵,颇有战功;李孝逸同样长于军事,多次抵御吐蕃名将论钦陵入侵,并平定徐敬业叛乱,因功进爵吴国公。

李神通的离席并没有占据众人太多的注意力,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是李孝恭等宗室皇亲,也没有人出面给李神通出面说情。

在场之人多是人精,已经有不少人隐隐猜出李世民今夜的做法实际是在杀鸡儆猴,更直白一点说就是立威,现在来看,这效果相当显着。

当夜色渐深,李世民脸色涨红,起身打着酒嗝说道:“今夜诸卿可尽兴?”

众臣自是积极附和,只听得李世民继续说道:“还有没有人表示异议?”

众臣面面相觑,齐声山呼:”陛下英明”。

李世民咧嘴一笑,“既如此,朕便将话提前说明,今夜过后,如若听见私议,绝不轻饶”。

众人再次应诺。

“今夜过后,愿我君臣勠力同心,共兴大唐盛世”,李世民高举双臂。

高冲无奈,再次跟随众臣山呼。

李世民见状很是满意,“四位相公,兵部,吏部,还有左右武卫、右武侯的留下,其他的散了吧”。

众臣闻言告退,高冲若有所思,便在原地不动。

“走”,待众臣走后,李世民脸色恢复正常,毫无醉意,“去偏殿饮些清茶”。

李世民率先起身,一边走一边说道:“攸之弄得这个清茶还真是深得我心,尤其是在酒后,饮上一杯,便觉浑身舒畅”。

程知节背着双手,迈着四方步,闻言只是撇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没有姜蒜,没味道”。

高冲见状笑骂道:“这等清雅香茗,让你这浑人品鉴那真是糟蹋了”。

众人听到也都是笑了。

程知节瞪眼道:“你一个武人要恁文雅作甚”。

“义贞这话不对,攸之可是朝野名士”,房玄龄笑道:“那许多诗词可是引得士人交口称誉”。

众人谈笑着来到偏殿,李世民回头一看,便是一顿,失笑道:“倒是忘了一个人,阿难,把侯君集唤来”。

侯君集应该是还没有走远,当内侍上茶时,侯君集便是来到偏殿,他官拜右卫大将军,但刚刚李世民也不知是有意无意,竟将其给落下了。

各自见礼入座后,李世民神色一肃,直说道:“阿难,念吧”。

李世民身后侍立的张阿难从怀中掏出军报,低头便是念起来,内容并不多,仅有寥寥几句话,但是众人闻言脸色全部沉重。

来了,突厥来了。

不出所料,听闻李世民登基的消息,颉利可汗征召漠北部落,共计二十余万兵力,聚集定襄城,虎视关内,即将挥师南下。

“各位,先前朕采纳攸之策略,收空代北,聚兵关内,现在除河东外,其余兵力已经抵达京畿,具体如何应对,拿出你们的章程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三十七章 立威,拜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三十七章 立威,拜将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