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市舶司

作品:大唐第一臣|作者:当年秦风|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8 01:23:02|字数:8576字

李世民的话说完后,场面一度有些凝滞。

见高家父子默然不语,李世民心知肚明,他说对了。

其实自从封赏功臣过后,对于高家的议论就没有停过,一门两国公,父子两宰相,这种言论不知不觉间便流传出来。

虽然高冲这位兵部尚书现在不是宰相,但他行走于政事堂,参知政事,已经是实质上的宰相。

不过众臣也知道高冲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倒是并没有在李世民面上有所非议,但关于高家的权势,众人全部看在眼里。

李世民回到座位上,见高家父子垂眉低头的模样,只得长叹道:“罢了,便依你所言,明日早朝,我来安排”。

高冲低着头,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立即拜道:“谢陛下成全”。

“不过你要说一说,你在岭南打算怎么做?”李世民这时也是兴致勃勃的问道,他可是记得刚刚高冲所言:对治理地方有一些思路,希望付诸实践…

高冲咧嘴一笑,对此他早有准备,以应对李世民询问,毕竟他不可能前往岭南后真的一事无成。

“陛下,你即便不问,我也正打算向你汇报。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岭南靠海,临近我打算重点发展海洋港口贸易,申请设置市舶司,总管海路邦交贸易。

另外海洋物产丰饶,对于海盐、海鲜等海产,我也有些想法,三言两语,难以说明,回头我整理成奏疏上禀”。

“市舶司?”李世民神色一顿,“士廉公他们等久了,先说突厥的事,你稍后且留下细说这个市舶司”。

当即命人召见偏殿等候的高房等人。

对于海上贸易,李世民并不陌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的齐国便已经开辟“循海岸水行”,自胶东半岛出发,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地。

到西汉时,沿海地区的海上贸易已是十分普遍,在宋明时期,海上贸易发展到顶峰。

当然现在并没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但有通夷海道一说,这些海道是前人冒着生命危险乘风破浪走出来的安全航道,比如广州便有一条广州通夷海道。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从广州出发,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北非以及波斯湾诸国的海道,途径一百多个国家,全长一万四千公里。

唐人刘禹锡有诗赞曰:“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隔壁侧殿里,高士廉、房玄龄等人已经等候多时,茶水都已经冲泡两回了。

“房相公,你们议事,陛下召见某家前来作甚?”史大奈坐立不安,凑近轻声询问房玄龄。

房玄龄看着一脸茫然的史大奈同样是心中不解,只得宽慰道:“康国公安心”,他总不可能说他也不知道吧。

史大奈闻言一脸苦笑,只得继续惴惴不安的等候,另一边高士廉闭目假寐,十分沉得住气。

终于听得李世民召见,众人当即整理衣襟来到甘露殿。

“诸位久等了”,李世民心情不错,捻须笑道。

高士廉颇为诧异,他可是知道李世民因为岭南之事正是心中烦躁,这怎么高攸之这厮一来,皇帝便是喜笑颜开了。

“诸位,方才攸之献上两条妙计”,李世民示意张阿难上茶,便是看向高冲,“攸之你给他们说一遍”。

高士廉接过茶杯,只觉得肚子里全是水在晃荡,嘴角抽抽,当即将茶杯默默地放在一边。

高冲闻言,只得再次说一次。

当听完第一条时,史大奈眼睛一亮,立即起身拜道:“陛下,臣愿往西域”。

李世民颇为诧异,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大奈你可要清楚,事后你不仅无功,还将因此获罪?”

史大奈咧嘴一笑,“只要可以完成陛下的谋划,某家任凭陛下处置,绝无二言”。

高冲听得暗自咋舌,直呼好家伙,谁说胡夷耿直,不会阿谀奉承,听听史大奈这话,说得多么中听。

李世民听后也很是高兴,“有大奈这句话,我心甚慰”。

然后看向其他众臣,“既然大奈没有问题,你们看一眼,应当如何行事最好?”

高士廉皱眉不语,他善于理政,这类谋划他并不擅长,当即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会意,略一沉思便是说道:“攸之的想法可谓是偷天换日,时机和人选恰到好处,但有一点若是直接使康国公出兵西域,或会惹人诟病,有失大义,即便是康国公私人行为,不代表朝廷,但是康国公以何等名义前去西域,这一点还需商议”。

李世民点点头,表示认同,直说道:“方才高相公也是提到这一点,毕竟莫贺摩弑君篡位,不得人心,大唐朝廷是绝不可支持这等逆贼”。

这时,进来便是默不作声的萧瑀很是突兀的冷哼一声,语气极其刚硬的说道:“莫贺咄那等逆贼,大唐便应该发兵征伐,如若支持这等逆贼,定将人神共弃”。

萧瑀向来是臭脾气,众人也不会去计较他如此言语是否无礼,反而听到这个,皆是眼睛一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第一臣》,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第一臣第五百四十七章 市舶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第一臣第五百四十七章 市舶司并对大唐第一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